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2023-05-25 08:39:09)
标签:

文化

情感

历史

时评

杂谈

分类: 诗词欣赏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

依湄湄

       我的手頭有五六本詞的書,其中一本《風住塵香花已盡》是二李的,——李煜和李清照。為什麼要把他們兩個人的作品合編在一起呢?編者這樣說:「能把日常的生活狀態不帶半點拼湊痕跡的寫進詞裏,恐南唐後主李煜與古代第一才女李清照外無他,這也正是本書將二者作品收集編錄成輯的初衷。」為什麼二李能夠做到不著半點拼湊的痕跡將日常生活寫進詞裏?王國維先生似乎有一句話可以解釋,——《人間詞話》裏這樣寫:「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李煜是也。」我想,這話是會令絕大多數的人信服的罷?至少我是認同的。當然,作為「詞中之di」,李煜的詞素來是詞人們心中的一座頂峰,只可向其項背,而無法與其比肩,即便是溫庭筠韋莊這樣早期的卓越詞人,在王國維先生看來,雖然可以與李煜相提並論,卻又短了三分:「溫飛卿溫庭筠之詞,句秀也。韋端己韋莊之詞,骨秀也。李重光李煜之詞,神秀也。」正是因為「神秀」,所以,李煜才有本事將日常的生活不帶半點拼湊痕跡的寫進詞裏。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李煜是閱世不深性情卻真的人,寫出來巔峰之詞好理解,才女李清照呢?應該也是罷?她的生命過程跟李煜也有幾分相似?——前期都是彷彿蜜罐子似的優渥環境裏,浸的透裏透的甜蜜,到了後期,卻都經歷了比黃蓮還苦的痛苦,只是從一國之jun變身為階下qiu的李煜,他的苦痛又豈是李清照可以比得的,當然,反過來想,一個弱女子,李清照經歷的國po夫喪的哀痛也非男人的李煜可以感受得到的罷?雖然如今有一個叫做「感同身受」的詞,我卻是覺得這詞透著幾分矯情,——沒有經歷過又如何去有一樣的感受呢?即便現在的人們可以搖頭晃腦的講什麼「共情 empathy」,多少帶著隔靴搔癢。當然啦,能夠「共情」總是會令被「共情」的人感覺到一絲溫暖意的罷?畢竟,人是有感情的,不是嚜?好罷,王國維老師可是與李清照「共情」過麼?或者說「感同身受」過?雖然他選錄了她的「如夢令」和「鳳凰台上憶吹簫」兩闋詞進入他的《人間詞話》,到底他對她不值一評,我想了好多次,卻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他不置評,哪怕一個字都沒有。或許,王老師覺得評說女詞人是對女性的不尊重?所以,雖然他可以「共情」,但是他不會置評。真是這樣麼?那麼讀李清照,尤其是她後期的詞作,人們會有怎樣的「感同身受」的「共情」呢?旁的不說,就說這一闋「武陵春」罷。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武陵春」,是一闋小令,而且,好像這個詞牌的詞並不頂多?連李清照的這一闋「武陵春」都沒有入選《宋詞三百首》。可是呢,易安居士的這一闋「武陵春」實在是非常好,將那麼沉郁哀傷的情緒了無痕跡的就揉進去尋常的一個晚春風雨之後落花成泥之時,叫人讀來,縱然不是她那般的情境,也不禁要替她垂了滿眼的淚了。——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女詞人起首便告訴人們這是什麼時候,真真一年容易,眼看著就春將盡了,——「風住塵香花已盡」,暮春時分,是不是風少了?好像是罷?一年四季,彷彿唯有春風最令人歡喜,因為可以吹綠世界,令世界生機勃勃。可是呢,女詞人筆下的這一句卻給人別有一番景象的感覺。是什麼感覺呢?惱人的風雨都停歇了,枝頭的花也落盡了,塵土散發出來一股子香氣卻不是佔了雨水的清新的泥土香,而是花的香氣,——落花成泥自然也就將花香揉進了泥土裏,令塵土變做了香塵,竟然透著一種哀豔的感覺。因為這樣哀豔的情緒,所以,女詞人自然就不想梳頭了,況且,天色將晚,也沒有必要再梳頭了,「日晚倦梳頭」。一個「倦」字真是用的好,是沒有情緒的「倦」呢抑或還是因為有了年紀真的身體感覺到了疲倦?或許都有罷?李清照寫這闋詞的時候已經是年過五旬的婦人了,加上經歷了很多的不幸,自然身體精力都大不如前了,容易疲累也變得尋常起來,當然,輕輕說出來給人聽見看見了就會引起來人心裏的一份悽愴的感覺,為她,也為了自己?是喔,假若能夠感同身受的共情,這一個「倦」恐怕是最會令人共情的罷?往下看,真的就更要感覺悲苦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句實在是能夠勾出來人的眼淚的,而且是很多很多的眼淚。「物是人非」是非常令人感傷的罷?很多時候,物猶在,人非昨,或者說物猶在,人卻早已經不再了,更何況還是「事事休」,一切一切都不在了也不會再了,真是好大好大的憂傷啊!這樣浩大的憂傷要如何說,又從何說?只想到就已經淚流滿面了。——千言萬語化作兩行淚最能夠痛煞個人。上闋結束。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轉入下闋女詞人卻先將人帶進去一個希望裏頭去了,——「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喔,是來自遠處的希望。「聞說」是聽見別人說的,雙溪那邊廂依舊春光明媚,那麼是不是就去那裏泛舟一遊呢?都曉得女詞人年輕時歡喜出遊,也寫出過很多出遊的歡快明媚的詞,最著名的只怕是那一闋「如夢令」罷?「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那辰光的李清照,整個是一種明媚而肆意的歡快,根本不知道「愁」是什麼。想到泛舟,女詞人可否記起來當初了?或許罷?只是想起來過去只能更叫人難過,因為回不去了不說,更因為假若果真能夠去泛舟的話,那麼小小一隻舴艋舟可否能夠載得動那麼那麼重的憂傷與哀愁呢?——「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裏一個「只恐」用的真好!因為這一個「只恐」直接就將前邊的念頭「也擬」給打消了,而且「聽聞」、「也擬」、「只恐」三個詞真真是兜兜轉轉的,最後直轉回到原地,轉,反轉,再反轉,李清照也真的不辜負自己的古代第一才女的名號,一千多年以前就將現在人喜歡玩的反轉玩得如此的溜,而轉到最後更令人要叫絕的是女詞人別出心裁的想到用一隻小船去承載她心裏的哀愁,這更比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和秦觀秦少遊的「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那樣將一腔子愁交付予流水更來得哀傷,——是喔,李清照用舟來載她的愁,可是呢,船卻載不動這愁,由此可以想見她的這一腔子愁是多麼多麼的重喔!易安居士真是厲害!硬生生給了人的情緒一份重量,而且這重量是能夠壓得跨人的,真是絕!

       有詞評家說有一種作詞的方式叫作「掃處即生」,這闋詞便是。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宋詞一闋之武陵春【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