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五谷杂粮的正确方式
保持新鲜
放置太久的五谷杂粮容易发生霉变,从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因此,烹煮前一定要注意谷物的新鲜问题。

提前浸泡
提前浸泡谷物可以去污;减少熬煮的时间;改善口感以及活化其中的营养素。杂粮种类不同,浸泡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浸泡3个小时左右。
粗细兼备、混合食用
粗粮和细粮搭配营养价值更高。例如小米和大米做成二米饭;红豆与大米熬红豆粥;燕麦与白面做成杂粮饼等。

充当配菜增加摄入
炖汤的时候,可以用红豆、绿豆、芸豆炖排骨;用黄豆来炖猪蹄;或者在煲汤时加入糙米、玉米、薏米等。
粗粮虽然有益健康,但不能多吃。在食用五谷杂粮时,我们一定要懂得合理膳食、科学搭配,这样更利于健康。
想吃粗粮担心难消化?教你4个好方法,
吃粗粮既营养,又容易消化
随着人们的养生意识越来越高,在日常会从饮食方面来维持身体健康,也都知道哪些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哪些食物不能多吃。这其中都知道粗粮对身体有好处,但过多摄取会影响肠胃,也让很多人在想要吃粗粮时很纠结,其实粗粮虽然难消化会伤害肠胃,但如果这样吃能降低伤害。
粗粮为什么会难消化容易伤害肠胃?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这种物质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特别是糖尿病人,适当摄取粗粮可以延缓餐后血糖上升,但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讲,大量摄取粗粮会导致肠胃受损,进而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膳食纤维在进入身体后排空的速度比较慢,而肠胃不好的人消化能力比较弱,粗粮停留在肠道中的时间比较长,会让食物消化的时间比较长而导致不适。

吃粗粮要注意什么?
一、不要完全改成粗粮
在刚开始吃粗粮的时候不要一下子摄取过多,也不要一下子将精细主食全部改成粗粮,要给肠胃一个适应的时间,逐渐少量增加,在一开始可以将粗粮和精细主食混合在一起烹饪,等肠胃适应后再慢慢增加粗粮的量。

二、烹饪前先泡
任何粗粮在烹饪时不易煮烂,因此在烹饪前可以先泡水几小时,再和米饭一起烹饪,只有将粗粮煮烂才容易消化,不容易引起肠道不良反应。

三、选择容易消化的粗粮
消化能力弱的人可以选择比较容易相处消化的粗粮,如小米、燕麦、糙米等,这些粗粮颗粒小吸水快和大米容易煮熟,食用到肠胃后消化吸收的速度会比其他粗粮快一些,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也会降低。

四、烹饪时多放水
在煮杂粮饭时要多加水因为很多粗粮容易吸水,多放一些能让粗粮更加软化,口感柔软也更容易消化。而且在烹饪时所需要的时间也要长一些,另外在刚出锅时柔软可口趁热食用有利于消化。

总的来讲,对于肠胃虚弱消化功能差的人来讲,想吃粗粮不妨采取以上这几个方式,能让粗粮容易消化降低不适,而且要知道不要一次性烹饪过多粗粮放在冰箱冷冻,这种烹饪方式对肠胃虚弱的人来讲会引发不适,冷冻过的粗粮在进入肠胃后难以消化,一旦食用带来的不适会加剧。

教你如何正确吃粗粮
粗粮怎么吃最营养最好呢?如何讲究烹调方法,改善粗杂粮的口感,作出好吃的粗杂粮,从而既有营养保健,又不亏待胃口?

正确吃粗粮的三个方法:
1、吃粗粮及时多喝水
粗粮中的纤维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一般多吃1倍纤维素,就要多喝1倍水。
2、循序渐进吃粗粮
突然增加或减少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反应。对于平时以肉食为主的人来说,为了帮助肠道适应,增加粗粮的进食量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搭配荤菜吃粗粮
当我们每天制作食物时,除了顾及口味嗜好,还应该考虑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每天粗粮的摄入量以30~60克为宜,但也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食用粗粮的三个基本原则:
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和细粮搭配食用;二是粗粮细作;三是买或做地方风味食品来吃。
知道了粗粮怎么吃最营养,营养师指出,吃粗粮很有必要,但一定注意粗细搭配,同时还要搭配营养丰富的食品,粗粮虽好,但不能过量。比如把粗粮熬粥或者与细粮混起来吃,搭配蛋白质、矿物质丰富的食品以帮助吸收。
同时,不适宜多吃粗粮的人群要尽可能减少粗粮的食用,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