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可转债发行(2007)
(2018-11-08 13:58:44)(9)2007年全年共发行可转债16只,募资规模合计为295.28亿元。如果剔除6只分离式可转债(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传统意义上的可转债为10只,募资规模合计为106.48亿元。按照发行时间先后顺序,将这些可转债发行情况列表如下:
可转债名称 |
正股名称 |
发行时间(T日) |
存续期(年) |
发行规模(亿) |
巨轮转债(128031) |
巨轮股份(002031) |
2007-01-08 |
5 |
2.00 |
07云化债(126003) |
云天化(600096) |
2007-01-29 |
6 |
10.00 |
韶钢转债(125717) |
韶钢松山(000717) |
2007-02-06 |
5 |
15.38 |
07武钢债(126005) |
武钢股份(600005) |
2007-03-26 |
5 |
75.00 |
澄星转债(110078) |
澄星股份(600078) |
2007-05-10 |
5 |
4.40 |
锡业转债(125960) |
锡业股份(000960) |
2007-05-14 |
5 |
6.50 |
中海转债(110026) |
中海发展(600026) |
2007-07-02 |
5 |
20.00 |
山鹰转债(110567) |
山鹰纸业(600567) |
2007-09-05 |
5 |
4.70 |
国安债1(115002) |
中信国安(000839) |
2007-09-14 |
6 |
17.00 |
恒源转债(110971) |
恒源煤电(600971) |
2007-09-24 |
5 |
4.00 |
07深高债(126006) |
深高速(600548) |
2007-10-09 |
6 |
15.00 |
赤化转债(110227) |
赤天化(600227) |
2007-10-10 |
5 |
4.50 |
07日照债(126007) |
日照港(600017) |
2007-11-27 |
6 |
8.80 |
唐钢转债(125709) |
河北钢铁(000709) |
2007-12-14 |
5 |
30.00 |
08上汽债(126008) |
上海汽车(600104) |
2007-12-19 |
6 |
63.00 |
大荒转债(110598) |
北大荒(600598) |
2007-12-19 |
5 |
15.00 |
剔除6只分离式可转债后,按照发行时间先后顺序,将这些可转债发行情况列表如下:
可转债名称 |
正股名称 |
发行时间(T日) |
存续期(年) |
发行规模(亿) |
巨轮转债(128031) |
巨轮股份(002031) |
2007-01-08 |
5 |
2.00 |
韶钢转债(125717) |
韶钢松山(000717) |
2007-02-06 |
5 |
15.38 |
澄星转债(110078) |
澄星股份(600078) |
2007-05-10 |
5 |
4.40 |
锡业转债(125960) |
锡业股份(000960) |
2007-05-14 |
5 |
6.50 |
中海转债(110026) |
中海发展(600026) |
2007-07-02 |
5 |
20.00 |
山鹰转债(110567) |
山鹰纸业(600567) |
2007-09-05 |
5 |
4.70 |
恒源转债(110971) |
恒源煤电(600971) |
2007-09-24 |
5 |
4.00 |
赤化转债(110227) |
赤天化(600227) |
2007-10-10 |
5 |
4.50 |
唐钢转债(125709) |
河北钢铁(000709) |
2007-12-14 |
5 |
30.00 |
大荒转债(110598) |
北大荒(600598) |
2007-12-19 |
5 |
15.00 |
从1992年到2007年,共发行可转债65只,募资规模为926.18亿。如果剔除9只分离式可转债(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传统意义上的可转债为56只,募资规模合计为638.38亿元。
中国可转债市场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探索期。总体而言,2000年之前都属于草莽期,“摸着石头过河”,边发行边摸索。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宝安转债,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失败的试验品。合约条款设计粗糙,功能不全,期限也较短,最终绝大多数都到期赎回,实际上还没有脱离“债”的范畴。此后,试验中断了6年之后,又开始新的试验。这一次是针对未上市的国企发行可转债,共发行了南化转债、丝绸转债、茂炼转债等3只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中都规定了强制转股条款,即不管投资者最终是否愿意转股,到期后一律以规定价格转股,发行人不用还本付息。这3只可转债“股性”十足。而且搞笑的是,其中的茂炼转债在整个存续期内都未能上市,投资者根本无从转股,发行人被迫到期赎回,还本付息了事。
从2000年机场转债发行开始,才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可转债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一个投资品种。2002年、2003和2004年进入可转债发行的小高潮,2005年因为要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可转债发行暂停一年。从2006年初开始,股市步入历史上少有的大牛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流金岁月。2006年、2007年以及随后的2008年上半年可转债的发行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