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18-09-25 14:19:30)
分类: 必修一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1

章节

选自第四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二框题

课时

10分钟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键是要培养学生以下三个观念。第一,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活动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制约作用。第二,人类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类可以并且必需对不利于活动的一些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三,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在不断加深、利用范围在不断扩展。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通过平原和山地、公路与铁路的对比,突出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建设成本和技术要求、布局和形态特点等。通过探究活动给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资料,说明在山区优先发展公路的原因,说出影响公路选线的因素。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与能力基础:初中已经学习过山地的形成及其特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缺乏对具体区域分析能力;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对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的认识更为深刻,为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作知识准备。

2. 情感倾向:高一学生较为活泼,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活跃;学生对于具体案例情境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好奇心,这能促使他们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举例阐述地形对于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因地制宜进行交通运输线路设计,提高区域地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扮演工程师,设计墨脱县对外交通运输线路,从而深刻掌握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深刻理解山地对于交通运输的影响渐趋弱化,人类对于自然限制条件的改造能力提升,深化人地协调发展观。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    教学重点: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方式、布局、走向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区域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3.    重难点突破策略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1.   教学方法:

①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科学探究的精神。通过设计墨脱县交通运输的线路,教会学生分析具体区域方法和思维,从而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

2.   学习方法:

①角色扮演法:通过情景角色扮演建筑工程师,大胆自主设计交通运输路线,打开思维,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主动探究生活化地理知识。

②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互教互学,激发创造力,培养合作意识。

七.教学过程

圆角矩形: 问题设疑,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图:

圆角矩形: 对比公路和铁路运输,了解其对交通线的要求 圆角矩形: 小组讨论,探究墨脱交通运输的建设方案 圆角矩形: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学环节

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问题设疑

导入新课

截至2010年,通往墨脱的是仅能供行人和马队行走的山路,且都要翻越4000米以上的雪山隘口,穿过蚂蟥、毒虫、猛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一路上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雪崩、暴雨、塌方、沼泽,行人安全无保障。

提出问题:“墨脱孤岛”想与外界沟通该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

通过问题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引出以下对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对比公路和铁路运输,了解其对交通线的要求

教师结合图文材料,引导学生从车辆重量、灵活性等角度分析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对交通线的建设要求。

使学生从运输特点的角度了解两种运输方式的异同,为以下探究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做准备。

小组讨论,探究墨脱交通运输的建设方案

教师展示墨脱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资料信息、现有交通线的分布信息等。

学生阅读以上信息,结合教材P764.1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表4.2不同地形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比与造价比,开展小组讨论:

①优先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线布局在哪里?并说明原因。

自主设计交通线路,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思维。

课堂小结

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课后作业:

巩固知识,梳理分析过程,加深印象。

八.板书设计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九.设计理念及亮点

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问题设疑,逐渐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案例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十.教学反思

尚待课后完善。

每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每个交通运输项目而言,其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都是设计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体现了在交通运输线路的设计中需要将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因地制宜。

 

 

 


http://s3/mw690/007gdUiKzy7nU1rWCS6f2&690

每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每个交通运输项目而言,其所处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都是设计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体现了在交通运输线路的设计中需要将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因地制宜。

 

http://s5/mw690/007gdUiKzy7nU0Ra0vy24&690

http://s16/mw690/007gdUiKzy7nU0RibpB9f&690

http://s14/mw690/007gdUiKzy7nU0RFYv3fd&690

http://s5/mw690/007gdUiKzy7nU0RM2Nu54&690

http://s10/mw690/007gdUiKzy7nU0RNcvv19&690

http://s11/mw690/007gdUiKzy7nU0SdO9I9a&690

http://s10/mw690/007gdUiKzy7nU0SgGql69&690

http://s5/mw690/007gdUiKzy7nU0Sewuw54&690

http://s4/mw690/007gdUiKzy7nU0Srk2L03&690

http://s3/mw690/007gdUiKzy7nU0SscOS82&690

http://s2/mw690/007gdUiKzy7nU0Sxeh331&690

http://s9/mw690/007gdUiKzy7nU0SyfEYf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河流侵蚀地貌
后一篇:地形与聚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