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2019-06-07 14:59:32)

课题研究课例

姓名

谷新华

单位

武安市第五中学

联系电话

13472019316

课题名称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

课例题目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年级及学科

七年级生物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植物和我们一样也进行呼吸作用,那么植物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次探究活动的目的。

(二)作出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学生作出假设: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依据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 制定计划

教师:展示提示内容

1. 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

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 为了避免光合作用对本次探究活动的影响,选用正在萌发的种子;

4. 设置对照实验,可以选用煮熟的种子和萌发的种子作对照;

5. 实验过程中注意装置的密闭性。

学生:首先结合教师出示的思考题,每人设计一份实验计划。

   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划,每个小组商讨出一份最合理的、可行的计划。

(四)实施计划

   学生依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由于实验用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需要一个过程,故教师提前准备几套实验装置,让种子充分的进行呼吸作用,以供学生进行最后的气体检验环节。)

(五)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教师: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推断。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释放的是二氧化碳

(六)表达和交流

1. 引导学生说出在本次探究活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2. 总结在本次活动中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来,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制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一)依据实验的原理,每位同学都设计一份可行的实验计划;

(二)在组内交流时,让学生学会从众多方法中择优录取,选取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小组间的协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认同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物的思想意识。

 

研究 片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结合本节探究活动的目标,将教学过程中第五个环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具体操作整理如下:

师:检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你们利用的是它的哪个特性?

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你们是怎样操作的?

生:将萌发的种子放在瓶内,加盖密封。在瓶塞上装一个漏斗和一个U形管,U形管的另一端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漏斗处塞着棉花。过一段时间后,通过漏斗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并打开阀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但要设计出实验方案,而且能组织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师: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师: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哪种气体呢?你们又是依据它的什么特性检验的呢?

生:植物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

师:介绍一下你们的操作方案。

生:取甲乙两个瓶子,甲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密封一天后,将点燃的蜡烛放进去,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师: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生: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

师: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我们人类一样,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气体的特性进行检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本次探究活动,我大胆放手,不是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而是以个人为单位,这就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认真阅读教材,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充分了解材料和装置。通过分析本节课的得与失,我感觉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每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反复阅读探究的原理和目的,设计出了一份可行的实验方案;

2、在组内交流时,各成员都积极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一致,整理出一份合理的实验方案;

3、在表达交流这一环节,我将重点放在5号和6号同学的身上,锻炼了后进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效果显著;

4、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态度认真,准确度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本次探究活动用到了初三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懂得较少,导致个别小组的实验现象不明显;

2、如果能将每位同学的实验方案都进行实践,让学生观察现象,从中找出不足和优点,效果会更好。

2操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