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2019-06-07 14:59:32)课题研究课例
| 姓名 | 谷新华 | 单位 | 武安市第五中学 | 联系电话 | 13472019316 | |||
| 课题名称 |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 | |||||||
| 课例题目 |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 年级及学科 | 七年级生物 | |||||
|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学生作出假设: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依据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  教师:展示提示内容 
1.  
2.  
3.  
4.  
5.  学生:首先结合教师出示的思考题,每人设计一份实验计划。 
  (四)实施计划 
  (五)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教师: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推断。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释放的是二氧化碳 (六)表达和交流 
1.  
2.  | |||||||
|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让每位同学都动起来,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制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一)依据实验的原理,每位同学都设计一份可行的实验计划; (二)在组内交流时,让学生学会从众多方法中择优录取,选取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小组间的协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认同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形成爱护植物的思想意识。   | |||||||
| 研究 片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 结合本节探究活动的目标,将教学过程中第五个环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具体操作整理如下: 师:检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你们利用的是它的哪个特性? 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你们是怎样操作的? 生:将萌发的种子放在瓶内,加盖密封。在瓶塞上装一个漏斗和一个U形管,U形管的另一端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漏斗处塞着棉花。过一段时间后,通过漏斗往瓶子里注入清水并打开阀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但要设计出实验方案,而且能组织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师: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 师: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哪种气体呢?你们又是依据它的什么特性检验的呢? 生:植物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的特性。 师:介绍一下你们的操作方案。 生:取甲乙两个瓶子,甲瓶装的是萌发的种子,乙瓶装的是煮熟的种子,密封一天后,将点燃的蜡烛放进去,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师:你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生:甲瓶的蜡烛熄灭,乙瓶蜡烛继续燃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了氧气。 师: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我们人类一样,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气体的特性进行检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 |||||||
|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 本次探究活动,我大胆放手,不是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而是以个人为单位,这就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认真阅读教材,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充分了解材料和装置。通过分析本节课的得与失,我感觉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每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反复阅读探究的原理和目的,设计出了一份可行的实验方案; 2、在组内交流时,各成员都积极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一致,整理出一份合理的实验方案; 3、在表达交流这一环节,我将重点放在5号和6号同学的身上,锻炼了后进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效果显著; 4、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态度认真,准确度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本次探究活动用到了初三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懂得较少,导致个别小组的实验现象不明显; 2、如果能将每位同学的实验方案都进行实践,让学生观察现象,从中找出不足和优点,效果会更好。 | |||||||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