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019-05-25 18:37:05)

课题研究课例

姓名

谷新华

单位

武安市第五中学

联系电话

13472019316

课题名称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

课例题目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年级及学科

七年级生物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教学方案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展示新闻报道“假种子事件”。

“假种子事件”使农民错过了农业播种的最佳时期,对农民造成极大的损害,请你为农民出谋划策,如何避免损失。

学生思考回答,引出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中的事例,让学生明确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播种用的种子能否萌发的重要意义,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如果你是一位农民,从种子站买来种子。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所有的种子都用上吗?

2、有同学说:“为了避免浪费,测发芽率时用十来粒种子就行了。”这个建议可行吗?

3、有同学说:“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饱满的种子。”你觉得合理吗?

4、测种子的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怎样的外界条件?

学生自学、思考,小组内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思考,让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注意事项和方法步骤,为后面动手操作做好铺垫。

(三)师生互动、教师点拨

    归纳终结:

1、抽样检测的概念。

      2、抽样时不能随意挑选,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

   学生:进一步完善实验的操作思路,使操作方法更科学、更有效。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的操作思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分组实验、动手操作

教师展示实验操作的要点,并巡视指导,对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及时指出并要求其改正。

学生:按照教材和教师展示的提示认真操作,不明确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抽样检测的概念和方法。

(五)展示课堂上的实验成果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本组在课堂上的操作结果?

   学生:展示种子在培养中的摆放,并介绍如何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师呈现最终实验结果,总结归纳

教师展示自己提前准备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观看结果,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数出供检测的种子数以及发芽的种子数,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教师: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发芽率必须在96%以上才能用于播种,老师检测用的种子能用于农田播种吗?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因为这次的探究活动不能在课堂上出现最终结果,所以教师提前准备一套实验,在学生探究活动结束时展示出来,缩短了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看到实验结果,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结合课题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抽样检测的概念和方法;

(2)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3)明确种子发芽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假种子事件”,让学生明确种子发芽率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通过计算种子的发芽率,明确农业生产对种子发芽率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研精神;

(2)通过分析“假种子事件”和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研究 片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本次探究活动教材详细介绍了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图片阐明了具体的操作过程。学生通过自学,对抽样检测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的点拨提示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我将教学过程中第三个环节:师生互动、教师点拨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整理如下:

师:设想你是一位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

1:不能都用上,这样就浪费了种子。

师:有同学说:“为了避免浪费,测发芽率时用四五粒种子就行了。”你觉的这个建议可行吗?

2:不行。数量太少,结果存在偶然性。

师:为了既不浪费种子,又要保证实验的可靠性,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3:我们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比如种子体积比较小的小麦种子我们随机抽取100粒,而种子比较大的花生种子可以随机抽取50粒。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抽样检测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师: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应该随机抽取,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挑选,这样结果才更可靠。

师:实验过程中必须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你是怎样满足这些条件的

生:我们小组在培养皿的下面铺了两层餐巾纸,上面洒了一定的水分,满足水分这个条件;我们将培养皿放在恒温箱里面,温度调至25度,满足温度这个条件;培养皿的盖子敞着的,满足空气这个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干扰,争取实验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认识了一种新的探究方法——抽样检测,并明确了抽样检测的注意事项,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分析本节课的得与失,我感觉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通过“假种子事件”引出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以问题引导为主线,引出抽样检测的概念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因为教材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所以学生在自学环节浪费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应适当的多给以提示;

2、学生在往培养皿中摆种子时,摆放不够整齐,美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