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2019-05-24 10:15:30)

课题研究课例

姓名

谷新华

单位

武安市第五中学

联系电话

13472019316

课题名称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

课例题目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年级及学科

七年级生物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设计方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把自己身体碰伤有时碰伤的地方渗出少量的血液,这伤害到了什么血管呢?如果碰伤严重,流出了暗红色的,又是伤害到了什么血管?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出示目标、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6-57页《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步骤,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小鱼是生活在水中的,离开水后小鱼为什么会死亡?

观察小鱼时用什么包裹它?为什么要包裹小鱼?

把小鱼放在培养皿中,用什么将小鱼的尾鳍盖起来?

观察小鱼你选择的是尾鳍色素少的还是色素多的为什么?

⑤你知道要观察的血管有几种

三、分组展示、完成思考题:

1小组整合本组答案之后,全班共同交流;

2归纳总结,达成共识。   

、观看视频资料: 

播放《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尽量较少实验中的错误操作,避免对小鱼产生伤害。 

五、组织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六、动手操作 

1、学生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

血液在不同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否相同

  不同血管中血流速度是否相同 

  ④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这种血管有什么特点?

七、根据观察,绘制血管图 

仔细比较不同血管中的血液的流动,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绘制一幅血管图,充分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的精神。 

八、梳理知识,归纳整合

1.小鱼尾鳍内有                  三种血管

2.血液流动方向是      血管流向     血管;再汇集到     血管。

3.血液在三种血管中流动最慢的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认识三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

3)认识红细胞的颜色和形状。 

2、能力目标: 

1)学生熟练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2)能根据血液流动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3)培养同学之间合作探究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


研究 片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教学过程中第三个环节——分组展示、完成思考题的具体操作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鱼离开水后会死亡,你知道原因吗?

1:鱼是用鳃呼吸的,鳃适于在水中获得氧气。离开水后,鳃在空气中获得的氧气较少,最终鱼因缺氧而死亡

师:为了保护小鱼不受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2:用浸湿的纱布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在浸湿的纱布中有较多的水分,让小鱼获得足够的氧气,保证鱼的呼吸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小鱼离开水后死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生命的意识。

师: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用什么将小鱼的尾鳍盖起来

生3:用载玻片将小鱼的尾鳍盖起来,这样才能全部盖住。

师:在观察时,你选择的小鱼是尾鳍色素少的还是色素多的?

生4:选择尾鳍色素少的。如果小鱼尾鳍含的色素比较多,就不容易看到尾鳍内的血管,影响观察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干扰,争取实验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师:你知道的要观察的血管有几种吗?

生5:我知道人的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小鱼应该和我们一样,也有这三种血管。

师:对,小鱼尾鳍内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观察时,同学们要注意:在三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和流动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带问题,有目标的去实验,效果会更好。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探究活动的得与失,我认为比较好的方面有:

1、为了凸显实验效果,实验用的小鱼我选择尾鳍像扇子的一种热带鱼,它的尾鳍不会折叠起来,并且身体小,容易包裹在显微镜下可以很容易找到尾鳍中的血管。

2、在选择保湿材料时,将教材中棉花换成了纱布,效果较好

3、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小鱼及时放回水中,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4、本节实验中,观察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本次探究活动的不足之处:

1、实验难度较大,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较多,故有的小组实验效果不明显;

2、有个别学生上课抱着玩的心态,还需要在后的实验课上,加强课堂的组织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