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2019-05-21 17:55:35)课题研究课例
姓名 |
谷新华 |
单位 |
武安市第五中学 |
联系电话 |
13472019316 |
||||
课题名称 |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 |
||||||||
课例题目 |
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
年级及学科 |
七年级生物 |
||||||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方案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为后面动手操作做好铺垫。 (三)师生互动、教师点拨
1、观察种子结构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2、菜豆种子的两个豆瓣就是两片子叶; 3、注意观察菜豆种子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的关系; 4、玉米的种子实际是果实,即种皮和果皮紧紧的贴在一起,很难分开,应细心观察; 5、解剖玉米种子时,应在中央从上往下纵向切开。
设计意图:规范学生的操作思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分组实验、动手操作 教师展示实验操作的要点,并巡视指导,对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及时指出并要求其改正。 学生:按照教材和教师展示的提示认真操作,观察种子的结构。不明确的地方请教小组长或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五)展示实验成果
(六)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教师先展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再出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对照的表格,让学生分析总结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依照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图,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总结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得出正确科学结论的能力。 (七)情感升华 教师:播放一粒种子萌发成一株高大植物的视频资料。 学生:欣赏视频,感受生命力量的强大。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种子的结构与功能之后,进一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生命力量的强大,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
||||||||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
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明确种子的主要结构; (3)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科学结论的能力; (3)认真观察种子的结构,描述种子能发育成幼苗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研精神; (2)让学生形成爱护植物的思想意识。 |
||||||||
研究 片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用镊子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用水浸泡过的种子变软更容易解剖。 2、观察玉米的外形并用解剖针正确指认果皮和种皮。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玉米种子实际是果实,它的果皮和种皮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要细心观察。 3、展示玉米种子的挂图,给学生强调什么是横切面和纵切面,然后用刀片沿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切开。 设计意图:避免学生将种子切错,找不到要观察的结构。 4、在一半玉米种子纵切面上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设计意图:种子不同结构组成成分不同,滴加碘液后出现颜色变化,更容易区分。 5、用放大镜观察,并用解剖针指认胚乳和胚。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认识胚和胚乳,变蓝的是胚乳(胚乳中含有淀粉),呈黄褐色的是胚。 6、用放大镜观察,并用解剖针轻轻挑起胚的两端:靠下部的是胚根,靠上部的是胚芽,中间挑不动的是胚轴。胚轴与子叶相连。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胚的组成,四个结构的位置、连接状况,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幼体”的含义。 |
||||||||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
通过本次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对于观察的基本步骤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的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从微观上认识了植物。学生既掌握了种子的结构,又提高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通过分析本节课的得与失,我感觉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1、培养了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研习惯;2、通过观察学生掌握了种子的结构,为后面学习种子植物奠定了基础;3、通过解剖种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学生在观察玉米的胚乳时,滴加碘液后颜色比较深,有点偏黑色,可能与碘液浓度有关;2、有个别小组切玉米种子的方法不太规范,应重点给学生强调解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