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019-05-21 17:49:10)课题研究课例
| 姓名 | 谷新华 | 单位 | 武安市第五中学 | 联系电话 | 13472019316 | ||
| 课题名称 |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课教学策略研究》 | ||||||
| 课例题目 |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 年级及学科 | 七年级生物 | ||||
| 
  
  
  
  
  
  
  
  
  
  研究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意图详细地介绍本节教学方案) |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方案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馒头真的是甜的吗?现在我们就来尝一尝。大家在品尝馒头时一定要细细咀嚼,认真品味。 
  
  (二)分析资料、作出假设 大屏幕展示资料:馒头是由面粉加工制成,而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淀粉分解成的中间产物——麦芽糖是有甜味的。口腔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将馒头与唾液充分的混合,增加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淀粉的消化。 学生分析所给资料,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消化都有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资料,总结题意的能力。 (三)集思广益、制订计划 展示器材:相同大小的馒头块,碘液,清水,试管,玻璃棒,小刀。 设计思路:设计三组不同的实验来探究:一组探究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二组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三组探究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作用。 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展示的设计思路制定探究的方法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照实验的要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整理器材、实施计划 学生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指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严谨的科研习惯。 (五)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三支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并分析原因。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组内交流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号试管变蓝,原因是里面没有加入唾液;号试管变蓝,原因是淀粉与唾液淀粉酶接触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的现象,归纳形成的原因,养成探求真理的科研品质。 (六)师生互动、交流收获 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并总结本次实验的得失。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消化都有关系。牙齿切断磨碎食物,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唾液消化食物,馒头变甜是淀粉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吃饭时细嚼慢咽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
| 研究目标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确定本节教学目标) | 
  
 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式学习习惯。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的能力,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区别对照组和实验组; (2)把握实验探究的准确性,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 (3)理解馒头变甜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细嚼慢咽的重要性; (2)启发学生对探究实验进行改进,使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3)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分析馒头变甜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意识到细嚼慢咽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
| 研究 片段 (在教学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片段) | 
  
 在本节课中,我以问题引导为主线,牵动学生一步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现将教学过程中第五个环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具体操作整理如下: 1、让学生简单介绍实验方案 师:在你们的实验方案中有几组对照实验?各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们组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号和号形成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有影响吗?号和号形成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影响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照实验的要点。 2、分享实验现象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分享一下各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各小组依次汇报自己的实验现象:号试管不变蓝,号和号试管变蓝,号试管颜色深,号试管颜色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淀粉被消化的原因 
  生:号和号试管进行对照,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号和号试管进行对照,说明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影响淀粉的消化,如果缺少会使淀粉分解不彻底。 生: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消化都有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4、解释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 ||||||
| 
  
  
  研究 反思   (结合课堂观察效果,有针对性地对其中蕴含的研究问题进行反思) | 针对七年级学生年幼的实际情况,很难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制定出一个探究实验方案,因此,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针对书本上的实验设计进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 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探究活动的得与失,我认为比较好的方面有: 1、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对照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学生各个环节操作的规范性有了提高,学生初步养成严谨的科研习惯; 3、从活动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做的比较好,尤其是第一组、第二组和第六祖,实验现象明显清晰,结果明朗。 本次探究活动的不足之处: 1、虽然学生各个环节操作的规范性有了提高,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学生规范性地操作; 2、第三组和第五组的号试管和号试管的颜色区分不明显,没有充分体现出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温度控制不当引起的。 | ||||||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