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小巨人”,撬动“大发展”
标签:
时评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珠海共有36家企业入选。目前,珠海“小巨人”企业总数已达136家,较此前新增36%,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1月7日1版《珠海特区报》)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正以“小体量”迸发“大能量”,重塑市场经济的创新生态。其通过技术突围、链式协同与政策赋能的三重合力,不仅破解“卡脖子”难题,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此次我市“小巨人”军团的扩容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我市产业链从“蚂蚁雄兵”到“精兵强将”的质变,展现出珠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
小企业可以做成大事业,“小巨人”能够撬动“大发展”。在珠海,中小企业数量占到整个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是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好帮手”。这其中,“小巨人”企业就是“排头兵”“领头雁”。它们个头不大但业务领域精尖,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坚持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们致力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既是创新驱动主体,也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种子,不断滋养新市场、孵化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产业链的构建与形成。
“专精特新”是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小巨人”企业,如同一条条高效运行的铁路,连接着创新的起点与市场的终点,承载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与梦想。培育更多“小巨人”,聚集创新“大能量”,正是开好“顶风船”,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在智能制造、研发创新、绿色制造、产业倍增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帮助其“强筋壮骨”,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主动转变观念,自觉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苦练内功、敢试敢闯,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绣花针”的功夫,持续投入、迎难而上,跑好成长的“马拉松”,推出更多“拿手好戏”“拳头产品”,托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小巨人”从来不是在真空里成长的,它们也需要良好的成长土壤。特别是在科技领域,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吸引人才相对较难,势必影响其做大做强。因此,培育“小巨人”需延续“沃土育种”与“雨林共生”逻辑——政府以梯度培育机制厚植创新土壤,企业以“工匠精神”深耕技术深水区。当“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成为常态,无数“小巨人”终将汇聚成撬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杠杆,为珠海现代化注入不竭动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