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字号”在希望的田野上竞相绽放
标签:
时评 |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在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首次发布《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全国“村字号”活动类型多达24种,2024年全国农村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超过220万场。农民参与率超七成。从田间地头生长出的“村字号”,以各美其美的鲜活姿态,织就美美与共的乡村图景。(
在广袤的中国乡村大地上,一股源自泥土、充满活力的“村字号”热潮正蓬勃兴起。从贵州榕江“村超”的绿茵激情到台江“村BA”的篮球盛宴,从浙江桐庐“村晚”的畲乡风情到海南文昌“村排”的椰风海韵,乃至正安“村Rock”的电音狂欢,这些带着浓浓“农”味、深深“土”气的文体活动,已不再是简单的娱乐消遣,而成为激活乡土文化基因、赋能乡村振兴的澎湃力量。
“农”味是“村字号”的生命线。“村字号”之所以能火遍大江南北、线上线下,其核心密码在于一个“农”字。无论是场上挥汗如雨的球员、台下自编自演的村民,还是维持秩序的志愿者,都是土生土长的乡亲。他们自己创、自己演、自己享,从场边看客成为场上主角,在亲身参与中重拾文化自信与主体价值。比赛奖品是本地黄牛、香猪、小香鸡、糍粑、腊肉等农特产品,“农人、农地、农味、农产”俱全;中场休息表演的是侗族大歌、苗族百鸟衣、潮剧、英歌舞;赛场氛围洋溢着不加修饰的乡土热情与邻里亲情……每一个成功的“村字号”都深深扎根本土文化资源禀赋,讲述着独一无二的村庄故事,让“各美其美”成为现实。
“村字号”的魅力远不止于文体活动本身,其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融合扩散效应,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如湖南“村厨”吸引游客,贵州“村超”带火民宿,江苏“村咖”飘香引客,浙江“村跑”带动农产品销售,以及“村戏”、“村马”、“村晚”、“村棋”、“村钓”、“村歌”等等,形成了“活动热”带动“经济活”的良性循环,让沉睡的乡村资源焕发新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