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工厂,地方发展的数字引擎
标签:
时评 |

10月23日,宁波财经学院大三学生杨艾看着手机上跳动的合作消息,难掩兴奋。他们收到慈溪一家产业园的“邀约”——团队打造的“代码工厂”项目将有机会落地该园区,进入深度孵化阶段,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杨艾和团队打造的“代码工厂”,以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为企业进行软件开发,上线仅一年就与8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10月30日《宁波晚报》)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代码”早已不是程序员电脑里的冰冷字符,而是成为驱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当“代码”与“工厂”深度融合,催生的“代码工厂”——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融合AI、大数据、低代码等工具,将传统工厂的生产、管理、服务全流程重构的“智慧生态”,正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它不仅破解了传统产业“低效率、高能耗、难升级”的痛点,更为地方产业注入了“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新质生产力,让“世界工厂”的中国名片,焕发着数字时代的新光彩。
“代码工厂”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单个企业的效率,更在于推动地方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宁波财经学院大学生团队走出实验室,走进宁波各地的企业,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大地上。他们研发的“代码工厂”,以AI赋能低代码开发为核心,依托模板库与自研自然语言脚本,实现功能模块自动生成(80%以上),单个模块个性化调整最快20分钟完成,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倍,开发周期缩短近一半。其成果已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工业管养等场景试运营,不仅让企业赚了钱,更让地方产业“活”了起来。
“代码工厂”不是“传统工厂”的“替代者”,而是“升级者”——它用数字技术激活了传统产业的“沉睡产能”,用代码构建了“智慧生产”的“新生态”,用数据编织了“产业升级”的“新网络”。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推动“代码工厂”建设,不仅是“数字经济”的要求,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经济人才、打造创新生态,让“代码工厂”成为地方发展的“金字招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