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士的丈夫郭先生是位长途货运司机,今年8月在运输途中突发脑出血,不幸离世。丈夫的离世,让这一家陷入困境。江北区总工会获悉情况后,立即开展“极速配岗”联系。半天时间,前后共对接了4家企业,最后,宁波隆威婴儿用品有限公司为杨女士提供了合适的岗位。(10月22日《宁波日报》)
极速配岗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员工岗位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技能和兴趣,将员工分配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并提高工作效率。杨女士在丈夫突发意外离世后陷入生计危机,江北区总工会通过“一人一策”帮扶机制,仅用半天时间就为其匹配到合适的岗位,正是构建标准化就业服务体系的生动实践。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极速”往往被用来形容效率,但江北区总工会的“极速配岗”,却用“速度”传递了“温度”。它托就业帮扶云平台,建立了困难群体数据库:通过“统一入口”收集信息,再通过“分层评估”精准画像,最后通过“闭环跟踪”确保稳定就业。这不是冷冰冰的算法匹配,而是对困难群体的“精准关怀”: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知道他们怕什么,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安定下来。这种“极速配岗”的模式,让企业找到了合适的员工,也让困难群体找到了“能长久端的饭碗”。
杨女士通过“极速配岗”在十天内便获得新岗位,有效缓解了因丈夫离世导致的经济压力,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展现了配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杨女士来说,“极速配岗”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家庭的“重生开关”:它让她不再因为没钱而失眠,不再因为无法照顾家人而自责,不再因为孩子的学费而发愁。正如区总工会负责人所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困难群体找到工作’,而是‘让他们找到能支撑家庭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托举’。”
杨女士重建生计的故事,只是“极速配岗”服务的一个缩影,传递了社会对困难家庭的关爱,彰显了社会保障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制度优势。据统计,自2025年推出以来,江北区已有1200余名困难群体通过该体系实现就业,其中85%的人稳定就业超过6个月。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重生:有人重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有人让孩子重新回到了课堂,有人让老人重新有了医疗保障。
就业,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牵着千万家庭。江北区总工会的“极速配岗”,用科技赋能民生,用效率传递温暖,用精准托起希望。它让我们相信:只要有人愿意“多走一步”,只要有人愿意“多想一点”,困难家庭的“春天”,其实并不远。愿这样的“极速配岗”,能成为更多城市的“民生标配”;愿每一个困境中的家庭,都能被这样的“温暖”包围。毕竟,所谓“托举”,不过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有尊严地撑起自己的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