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村咖”撬动假日文旅大生态
标签:
时评 |

从镇海稻田边的工业风空间到东钱湖的湖景雅座,再到象山的面朝大海,遍布宁波山河湖海的乡村咖啡馆,正以一杯咖啡的温度,激活国庆假期经济,描绘出美丽乡村的文旅新图景。(10月7日《宁波晚报》)
随着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咖啡这一都市符号渗透乡村肌理,催生出“村咖”新业态。城市游客对“慢生活”的需求,将咖啡消费场景从写字楼延伸至田间地头,而乡村则借助自然与文化资源,赋予咖啡独特的在地体验。如今,建在茶园里、山野间、水库旁、矿坑中的咖啡馆,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村咖”的多元价值。它们是城市人逃离喧嚣的情绪驿站,是乡村盘活资源的金钥匙,更是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新动力,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
应该说,城市游客并非都爱好喝咖啡,而是喜欢到这里喝咖啡。因为“村咖”不只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更代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是链接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桥梁。在这里,游客既能享受到咖啡的醇香,又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质朴,这是一种在城市里无法体验到的独特消费体验。正如一位网友所评价的:“不是为咖啡而来,是为情绪买单。”
村咖依托山水、古村落等资源,构建“咖啡+田园+自然景观”复合场景。不只是卖咖啡,更卖风光、卖生态、卖场景、卖一种与自然共处的松弛感。镇海庄市街道永旺村的山石咖啡馆,国庆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次,最高营业额超万元。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偷倒垃圾、乱搭乱建的闲置地。在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奉化的“弜咖啡”是用闲置库房改造的三层空间,别具一格的现代建筑与周边金灿灿的稻田有机融合,让人们感受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从沿海渔村到深山古村,宁波“村咖”正以“一村一特色”的姿态,演绎着乡村资源活化的多元可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旅产业的优化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关键一环。作为现代人独特理想和生活美学象征的“村咖”,不仅有田园的颜值,古朴治愈的古村落,更有咖啡的韵味,催生出独特的“村咖+民宿”、“村咖+打卡点”、村咖+旅游
村咖是乡村与咖啡文化的创新结合,承载着更多的社会价值——都市人逃离喧嚣的“世外桃源”,村民家门口的“生活新空间”,还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但是,光靠卖咖啡来实现长期的盈利与可持续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仅停留在“卖咖啡、看风景”的层面,消费者的新鲜感很快会消退。还有,也并非所有乡村都适合开咖啡馆,咖啡馆与焕发村落活力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发展“村咖”应在特色经营上下功夫,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避免跟风入局、一哄而上和同质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