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更多银发老农逐梦沃野

(2025-10-07 11:48:50)
标签:

时评

让更多银发老农逐梦沃野


  82岁的戴淑英是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村民,只见她拿起遥控器,熟练地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始作业。只见无人机沿着预定轨迹,在稻田上方精准洒水,动作流畅高效……这是戴淑英从事农事的常态。她操作无人机已有5年,无论是播种、施肥还是收割,都能轻松驾驭。前不久她还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

在农业智能化浪潮中,无人机施肥打药、北斗导航播种、云端管家驻田头等场景已从新鲜事物变为日常,越来越多银发老人正从技术旁观者转变为实践者,用新农具开辟乡村振兴新舞台。82岁的戴淑英老人熟练操控农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视频走红网络,不仅展现了老农人突破年龄与技术壁垒的勇气,更成为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注脚。

让更多老农人拥抱新技术、融入新业态,既是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跃升的重要路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有人想当然地以为,数字化、智能化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因视力退化、记忆力减弱等生理因素“学不会”“用不上”新科技。但戴淑英将“潮玩”变为“农具”,展现了老农人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她用行动证明,年龄只是数字,科技不是壁垒,只要心怀热爱,哪怕是耄耋老人,能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新农具的使用者。

尽管老农人融入现代农业的勇气和成就的故事令人振奋,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农村地区仍有大量银发群体面临智能设备使用障碍:视力退化导致看不清屏幕、操作记忆弱难以掌握流程、数字焦虑产生心理抵触。这些困境暴露出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普惠性短板,也凸显了“让更多老农人成为新农人”需要系统性支持体系的现实需求。

  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老农的“爱农情怀”与新农人的“兴农本领”相结合,才能形成“1+1>2”的效果。银发老农作为农业生产的“活字典”和“压舱石”,深耕土地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种养经验、气候智慧和乡土知识,若能通过政策引导与平台搭建,让银发力量与现代农业需求精准对接,不仅能实现“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更能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银发动能”。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逐步迈入智能化新阶段,科技不但解放了劳动力,也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固然需要“朝气蓬勃的新力量”,但更需要“历久弥新的老智慧”。唯有打破年龄壁垒,以政策温度激活银发潜能,以平台厚度释放经验价值,才能让更多银发老农怀揣热爱重返田野,在耕耘中续写人生华章,为农业强国建设播撒“夕阳红”的希望种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