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助村”更要“驻心”
标签:
时评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金龙泉村,古筝的清音流淌在老年活动中心,120名村民围成一个“同心圆”。驻村第一书记杨斌站在圆心,话语简洁而有力:“三讲两议一选树”——讲政策实惠、讲村庄蜕变、讲奋斗故事;议村庄未来、议自身可为、选身边榜样。前不久,一场旨在凝心聚力、共建家园的村民坝坝会在金龙泉村热闹揭幕。(9月29日《农民日报》)
驻村干部是党群关系的联络者,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一名合格的驻村干部唯有修好理想信念“内功”,练就敢于担当“外功”,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让驻村变“助村”,“助村”更“驻心”,方能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书写好党和人民的新时代答卷。
驻村干部离开原单位到村里,绝非是工作地点的简单变化,而是对驻村干部能力本领的全方位考验。只有主动褪去“干部”标签,以“村里人”的姿态融入乡村生活,才能真正听懂村民的“心里话”,感知乡村的“真实脉搏”。龙泉村距县城55公里,面积约7.6平方公里。自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扎根以来,优质水稻、油菜、水果、生态渔业基地搞得有声有色。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庭院特色产业发展(奖补)项目等10余个农业项目落地实施;新建的农事服务中心矗立田间,各类农机具轰鸣不息;四口堰塘焕然一新,提灌站守护沃野;4000米水渠与6.5公里道路如银链舒展;214户实现改厕,人居环境大变样。金龙泉村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驻村干部的辛勤付出。
向农村派出工作队是我党的长期做法,被认为能够及时处理农村地区的紧迫问题,有助于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助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明确,要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派驻村干部不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稳定器”,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它不是走过场,更不是去“镀金”、捞“经历”,而是要真正沉下心、俯下身,深入田间地头、坐到农家炕头,与农民交朋友,为基层百姓谋利益,当好“助村主角”。当驻村干部把“村民的笑脸”当作“最高勋章”,把“乡村的变化”视为“最大成就”,个人价值便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紧密相连。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吹响,一个又一个的“娄山关”、“腊子口”再次登上乡村大舞台,等待着驻村干部雄赳赳、气昂昂地去攻坚、克难。愿我们广大驻村干部摆正心态,找准角色定位,积极担当作为,用脚步丈量脚下每一寸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时代图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