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教师”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
标签:
时评 |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是长期制约教育公平的核心难题。多年来,教师资源的分布,呈现城市优于农村,中心地区优于偏远地区的特点,一直阻碍着教育公平的推进。在此背景下,奉化区教育局尝试“共享教师”机制,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不仅为破解农村教育“结构性缺编”与“学科教学不均衡”提供了本土化方案,更引发了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师职业发展与教育公平的深层探讨。
让老师成为每个学校都能“领走”的人,打破学校界限,优秀的教师资源实现共享,学生无论在哪里就读,都有机会聆听到优秀教师授课,这就是“共享教师”。“共享教师”机制的核心在于打破校际壁垒,将教师身份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在不新增财政投入与编制的前提下,实现优质师资跨校流动,让城市、城郊、乡村、深山的学生,都能“共享”到优秀教师。对学生而言,专业课程带来认知突破,松岙镇中心小学缺音乐、信息技术老师,共享教师很好地满足了这部分师资需求;对学校而言,共享教师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教学方法的革新。大家相互交流“小学科学实验如何衔接初中知识”“英语音标教学怎样进行梯度设计”,这比课程本身更珍贵的资源,当然是对“教育为民”理念的践行,为破解城乡教育鸿沟提供了鲜活答案。
在现有师资分布格局下,“共享教师”一是拓宽了优秀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二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眼下,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身份属性、地域属性。小范围的“走”容易接受,但要让教师长时间的“走”,“走”得更远,教师的家庭生活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这自然需要教育部门有后续配套措施,保障他们的生活,提升他们的待遇,让参加“共享”的教师无后顾之忧,才能让“共享教师”真正进行下去,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教育。
“共享教师”是一项打破任教“终身制”、消除教育不公、促进教师个人成长的改革举措,为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有助于深化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现教师资源在区域内更为合理、高效的优化配置,其作用不容忽视,但也不宜夸大。毕竟资源的优劣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如果在共享教师制度施行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推出更多接地气的保障措施,有效维护优秀老师的利益,让乡村教学水平更快更稳的提高,这无疑是可以实现而且一定能够实现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