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乡村治理有“理”更有“礼”

(2025-10-04 22:22:27)
标签:

时评

让乡村治理有“理”更有“礼”

  

岳西县和平乡太平村2021年成立“理一礼工作室”,让村民有地方找说法,有地方评理,有地方讲情,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化解在本村。目前,该村已连续四年“零上访”,当地村民们骄傲地说:“我们太平村是真的‘太平’。”(《安庆晚报》925日)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直接关系群众幸福感与社会和谐度。为积极推进乡村“零纠纷”建设,近年来,岳西县和平乡太平村成立的理一礼工作室,立足基层实际,融合法理与人情,通过创新机制、汇聚力量、优化方法,实现四年矛盾纠纷“零上访”目标。这种“小工作室撬动大治理”的模式,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让村民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人解决,矛盾就不会上交了。太平村的“理一礼工作室”的核心在于“理”字为基,“礼”字为桥,通过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4年来,“理一礼工作室”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8起,成功化解67起,化解率达98.5%。这些数据背后,是“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承诺落地,更是基层社会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转型。当村民遇到纠纷时,第一反应从“上访”转向“找调解”,折射出基层治理体系的韧性与温度。

  “理一礼”工作室作为基层治理的创新载体,并非简单“和稀泥”,而是通过标准化、精细化方法实现矛盾化解从“经验”到“科学”的跨越。村民彭某与兄弟因宅基地界限问题起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一度激化。村“理一礼工作室”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邀请老党员、老村干组成评议团,查阅资料,实地测量,组织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经过三次调解,最终双方各让一步,签订了协议。这种“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治理理念,既注重法律底线,又兼顾情感疏导,使调解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太平村“理一礼”工作室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基层善治的关键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既要解决“表面的矛盾”,又要化解“背后的心结”;既要依靠“法治的刚性”,又要发挥“道德的柔性”。只有这样,“理一礼”才能真正成为基层善治的“长效灯塔”,照亮更多乡村的振兴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