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驱动器。但同时它又具有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的属性,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的浪潮中,石油和化工企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如何当好“碳路先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躲不开、绕不过且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
“碳路先锋”代表着那些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碳号召,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的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也是“破题之钥”。谁能在绿色低碳领域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只有主动谋变,扛牢“绿色担当”,凝聚强大合力,才能扎实做好生态碳汇的“加法”,落实碳排放的“减法”,不断破解“降碳难题”,勇做“碳”路先锋。化工企业要当好“碳路先锋”,尤需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向新发力,向前而行。
向新发力,就是企业要前瞻性地布局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抢占产业政策变化下转型升级的“制高点”,扩充产业竞争中资源要素的“弹药库”,走好“科创+”“绿色+”发展之路。获评工信部原油加工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绿色工厂称号的广州石化积极布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率先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利用裂解装置和苯乙烯装置的副产氢气作为原料,通过变压吸附和分离工艺,产出纯度高达99.999%的高纯氢气。这种氢气可以直接用于燃料电池,且整个生产过程具有占地面积小、动力消耗低的优点,同时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一键控制、即产即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成为华南地区最大供氢基地。
向前而行,就是企业要加快淘汰高耗能设备和落后产能,在清洁高效、碳功效利用、减碳固碳、能耗优化等方面下功夫,通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提高能效、加大使用绿色低碳能源力度,实现从高碳排模式向低碳排模式转变。乙炔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我国每生产1吨乙炔会产生16.7吨二氧化碳,并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置的电石渣。为解决传统电石工艺高消耗、高排放等问题,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等离子体工程团队通过研发“等离子体再造绿色乙炔产业链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和高反应活性,将煤、天然气等原料一步转化制得乙炔气体,且生产所得副产物都可二次利用,仅此一项,全国每年至少可减排1.4亿吨二氧化碳。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勇当碳路先锋,共赴绿动未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的化企当以坚定的决心、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积极探索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共同开创一个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