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州市黄埔区莲塘村保护规划(2021—2035年)》通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为莲塘村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定依据。(6月11日《广州日报》)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古村落宛如历史的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记忆。如今,广州市黄埔区莲塘村获得了属于它的“护身符”,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古村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莲塘村始建于南宋年间,拥有700余年的建村史,是凤翔陈氏先民通过珠玑巷南迁入粤的重要见证地,是广府农耕文化、宗族文化与民俗技艺交融的典型村落,是黄埔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2012年由省住建厅等公布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给莲塘古村披上“护身符”,这不仅是对古村物质形态的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有力推动。
古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着岁月变迁,寄托了悠悠乡愁,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寄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古村因年久失修、资金短缺,导致古建筑破败不堪;一些古村因过度开发、盲目改造,失去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还有一些古村因人口外流、后继无人,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危险。有数据显示,2000年时中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减少到270万个,十年里有90万个村子消失了,一天之内就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消失,而自然村中包含众多古村落。乡村消失有其必然性,但古村落的消失让人觉得惋惜。
一砖一瓦述说历史,一石一木承载乡愁。古村承不仅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对于继承和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事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实现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古村获“护身符”,是古村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一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古村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加大对古村保护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加快传统村落由“静态保护”向“动态利用”传承转变。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古村落和传统建筑资源,在保护的同时增强“造血”能力,探索文保 + 文旅 + 文创多元融合路径,让古村落留下来、活起来、美起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集体经济增收互促的双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