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友好社区,传递暖“新”力量

标签:
时评 |

日前,清远市物业管理协会制定了《清远市物业服务企业建设骑手友好小区工作指引(2025版)》,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型小区分类推进,采取相应措施便利骑手出入小区,有条件的小区要提供骑手临时休息室(骑手驿站),提供休息、就餐、手机充电等暖心服务。(6月2日4版《广州日报》)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风驰电掣,为居民送去生活的便利,订餐、买菜、送药……他们就是外卖骑手,是城市最忙碌的“摆渡人”。然而,不能进小区这一不和谐的杂音,让骑手们“闹心”,也让小区居民们“堵心”。如今,清远市开展骑手友好小区建设,允许骑手及配送车辆进入小区,同时为骑手提供临时休息室或骑手驿站,让骑手切实感受到打通骑手配送“最后一公里”带来的变化和便捷,无疑是城市发展中充满温情与智慧的一笔。
骑手能不能进小区源于不同群体权利与诉求的冲突。消费者希望享受骑手送上门的服务,骑手为了赶时间、提高效率,希望能快速骑车进入小区送餐;而小区保安为了维护小区秩序和安全,常对骑手的进入和行为进行限制和管理,制约了他们的配送时效,影响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骑手友好小区的建立,是消费端和运营端的双向服务和双向奔赴,不仅体现了对外卖骑手的尊重和关怀,也提高了小区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对骑手们而言,敞开大门后让“配送更畅通”,而且又有了小区骑手驿站,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对于居民来说,在接受便利服务中,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骑手友好小区的建立为小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如珠海香洲区鼓励骑手通过随手拍、随手帮、随口宣、随时报等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由于提升了配送效率,减少了因找楼、绕路、堵车等原因导致的投诉和纠纷,让小区治理更加顺畅高效。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速度,还要有温度。建设骑手友好小区,体现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不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之举,更是提升城市温度的暖心工程。目前,在深圳、上海、重庆、武汉等14个城市,已建立了超过100个“骑手友好社区”,逐步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期期待更多的“骑手友好社区”落地,让骑手与居民、与物业形成良性互动,为建设和谐、文明、幸福的宜居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