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让专家成“砖家”

(2025-05-28 13:34:41)
标签:

时评

莫让专家成“砖家”


快科技消息,近日,一位自称“11年茅台集团特聘顾问”的汪教授在网上一开口就来了个“惊天暴击”:对广东人用开水烫碗的习惯感到“恶心”。认为“经消毒的碗筷,再用开水重新泡一次,还要把那个塑料纸和泡碗的水,专门拿个器皿来倒在里面,那个场景非常糟糕”。

有科学实验证实,开水烫碗虽不能完全灭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菌群的检出率,对洗去浮尘、去除可能存在的洗洁精残留也有一定作用再说了,在广东,用开水烫碗这一习惯由来已久,早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餐前仪式。教授愿意烫碗那是他的自由,用上“恶心”这样令人严重不适的字眼,就颇有点其心可诛了。

一直以来,人们对专家教授有着较高程度的敬重。他们拥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广博的知识学养,对他们出的建议总是深信不疑。然而,近年来,这个曾经含金量很高的称呼,这个曾经受人尊崇的名词,却被“冲”上了沙滩,失去了原有的名声,变成了嘲讽调侃的对象,变成了怀疑吐槽的代名词——“砖家”。一项调查显示:79.6%的人觉得是因为“部分专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为利益群体代言”;72.3%的人认为“大量‘伪专家’充斥专家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同时,有28.5%的人认为媒体难辞其咎,“媒体争相报道专家‘雷人雷语’,放大负面印象”。

  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反差,一方面是部分专家缺乏职业道德和学术操守,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放弃专业精神,讲话不经大脑思考,乱发言,乱表态,发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脱离实际的言论,把老百姓当傻子忽悠,严重损害百姓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是自媒体的流行和营销号的炒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营销号为了流量,断章取义地剪辑专家的观点和言论,制造博眼球的话题,使得一些原本正常的言论被歪曲和放大。此外,社会对专家的过度追捧和依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砖家”的气焰。

  事实上,人们反感的并不是有真知灼见、能答疑解惑的专家如“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等等,而是那些信口雌黄、哗众取宠、大放厥词的“砖家”。比如自行车原本是零排放无污染环保出行的典范,却被专家称之为“自行车会导致空气污染”。在高房价的重压下,低收入者能有安身之所已属不易,却有专家声称“低收入人群可以把闲置房屋租出去增加收入”“年轻人可以用私家车跑网约车来赚钱”这般罔顾低收入群体生活窘迫现状的建议,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还有专家提议“年轻人要放弃高薪工作,去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如此脱离实际的空想论调,怎不让人生疑

  “砖家”令人反感,还在于他们发太“雷”,什么话出格就说什么,似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建议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工作”“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等等,没有一个建议是从年轻人角度出发、为年轻人考虑的。再如“劝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建议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利息税”“公民应缴‘呼吸税’,每人每月20元保生态”“中国目前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等等,美名“为了刺激消费、恢复经济”,根本没有考虑大多数老百姓有诸多现实无奈。“农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种懒惰和愚蠢”“农民不要在农村建房,因为农村的房子一文不值”“建议立法禁止年夜饭,这是一种农民的野蛮习俗”“让农民进城买房,开车回农村种地,让农民感受到城市文明”。如此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做派,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这些“砖家”端坐于学术的“神坛”之上,凭借着看似高深却空洞的理论知识,在没有深入了解基层现状、没有亲身体验民生百态的情况下,便草率地对大众生活中的事物下定义、做评判,仿佛生活只是理论的推演,全然不顾及现实中的复杂因素和实际困难。不仅损害了专家群体的形象,也破坏了专家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所谓的“砖家”从圈子里剔除出去就会影响公众对专家群体的信任,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问题的解决。

莫让专家成砖家”,这不仅是对专家群体的要求,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呼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只有让真正的专家发挥其专业价值,为社会提供可靠的建议和指导,才能重塑专家群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让社会在务实与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期待专家、教授,就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做点真学问研究点真问题,少在那夸夸其谈的卖弄资本,哗众取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