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树名木成为有记忆的地标

标签:
时评 |

众所周知,古树名木记载着大自然的奥秘,被誉为“绿色的国宝”,它不仅具有自然生态方面的价值,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我市4756株古树名木中,名木7株、一级古树94株、二级古树426株、三级古树4229株,其中最“年长”的树约有1300岁,是生长在太湖县小池镇的罗汉松。这些古树名木,在见证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为居民留住了美好的乡愁记忆。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体现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近年来,为悉心管护好这些古树名木,我市可以说是做了许多积极探索:为古树建立“身份证”,为古树名木体检复壮,因树制宜、一树一策,依托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构建监管网络体系,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织就古树名木保护的严密网络,同时对古树名木险投保,实现了古树名木的个性化“颐养”全面覆盖,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生态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视察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在视察四川广元时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我国新修订的《森林法》,专门增设保护古树名木条款,成为国家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里程碑。2023年,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的《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春风2023”专项行动方案》,持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进一步推动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相关制度规范。今年3月,我国首部国家级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法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古树名木保护迈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作为城市环境的享有者、保护者,我们每个公民都应提升保护古树的意识,积极参与古树的保护。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一株名木,就是一段历史的生动记载。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对历史和自然的尊重,更是对后代和地球的责任。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绝非某个部门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相信在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更多人的共同努力下,安庆的古树名木会愈发枝繁叶茂,其独特的价值也会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