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怀宁县洪铺镇镇政府自从围墙拆除后,群众办事的“大门”敞开了,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在市民心中,不仅拆掉了有形的大院围墙,还拆除了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无形的隔阂,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暖意,赢得了一片叫好声。(《安庆晚报》1月9日)
为进一步拉近干群距离、密切干群关系,着力打造开放式阵地,怀宁县洪铺镇镇政府积极开展“拆墙便民”行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拆围之后,镇政府设置27个停车位,方便市民停车。同时在镇政府门口划出15个摊位,免费给群众有序摆摊设点。此举宛如一股春风、清流,政府用最实在、最亲民的姿态,温暖着每一个老百姓的心。可以说这一拆,拆掉的是围墙,拉近的是距离,收获的是民心。
曾经,围墙无形之中为党群之间设置了一道鸿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多少群众心中的痛。那些门禁森严的政府大院本身就有神秘感,群众去办事不方便,又必然生出疏离感,既让百姓觉得门难进、事难办,心中添“堵”,也容易让干部滋生“官衙”作风,阻隔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正常交往。如今围墙拆了,没有大门,政府大院可以“随便进”,正是这个“随便进”消除了百姓的神秘感、疏离感,带给百姓的是方便停车,方便如厕,方便办事,它拆掉了横亘在干群之间的第一道“心墙”,也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所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拆除围墙,看似小事,实则不然。它拆掉了有形的大院围墙,还拆除了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无形的隔阂,彰显的是开放亲民的政府形象,向社会传递的更是取信于民的执政理念。事实上,政府本来就是公共服务机构,官员是人民公仆,而政府大院以及相关服务设施向人民群众开放,最能体现公共服务的价值、人民公仆的意义。在保障工作基本秩序之外,政府机关的对外开放,是亲民情怀、现代公共价值观的十分形象生动的一种表达。
当然,拆除政府大院围墙只是走出了连接百姓的第一步。拆掉疏远干群关系的“心墙”,彻底打通办事拖沓的“中梗阻”,全面架起解决群众问题的“高速路”,才是要义和目的。愿我们的政府部门永远对民声民意敞开大门,以更加谦卑的姿态、更加开放的心态去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