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标签:
时评 |

创制绿色农药的关键,在于找到对人畜安全的农药分子靶标。杨青教授团队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一类特殊的蛋白质——ABCH转运蛋白。这类蛋白负责将脂质运输到昆虫表皮,参与昆虫表皮脂质屏障的构建,并与抗药性直接相关。ABCH存在于所有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中,而不存在于人类、哺乳动物和植物中,因此是一个理想的农药分子靶标。这一发现,无疑为绿色农药的开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绿色农药,通常是指对人类健康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以及通过绿色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农药。这类农药的特点是用量低、毒性低、残留低、风险低、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近些年来,在许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的绿色农药研发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农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然不高,很多科研成果还停留在纸上,迫切需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使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形成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农业要强,离不开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农药产品的创新与安全性上。全球现有约750种农药品种,但中国原创或参与创制的不足50种,实际应用于农田的更少。创制绿色农药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乡村振兴等国之大事密切相关。如何开发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农药成为行业难题。需要产学研通力合作,政府要搭建农业科研成果产出与市场应用的桥梁,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创新生态,鼓励科技成果以资本形式入股企业,形成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让更多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成功转化,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愿科研院所与农资企业深度融合,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农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从农药大国向强国迈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