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能源汽车快速“奔跑”

标签:
时评 |

根据大黄山地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到2027年底,我市具有超充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达到10个,超充站间距不大于100公里。旅游风景道沿线2A级以上景区、观景平台、具备安装条件的加油站快充设施全覆盖,行政村、特色民宿群、露营地充电设施全覆盖,充电站平均间距不大于30公里。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不大于1公里。每年在皖美休闲旅游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等新建不少于30个乡村公共充电站。这一系列方案无不透露着助力新能源汽车快速“奔跑”蓬勃发展的势头。
充换电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的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矛盾也从“里程焦虑”向“补能焦虑”转移,“高速服务区节假日充电排长队”“充电桩位置难找故障率高”等问题给人们带来困扰。要让新能源汽车“奔跑”得更快更远,与之匹配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也需加紧跟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求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
构建高质量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需要,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愿我市以建设大黄山高速“超充走廊”为契机,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充换电服务智能化、数字化、便捷化水平,实现城市重点区域、县乡镇充换电设施全覆盖,让更多的新能源车主能够放心出发、远途出行,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