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合力向过度输液说“不”
标签:
时评 |

11月12日,襄阳市中心医院就门诊静脉输液发出公告:当日起停止成人门诊静脉输液!在襄阳市率先行动,向过度输液说“不”。该院成为襄阳首家停止成人门诊静脉输液的医院。此次市中心医院停止成人门诊静脉输液前,医务处医务人员历时8个月进行了门诊调研、追踪,并结合分级诊疗做好输液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此项工作。(11月15日《襄阳晚报》)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更适合于对消化吸收功能不佳和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合理的输液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过度输液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还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治疗风险,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而我们输液的药物70%含有抗生素类,过度输液会催生出一种更可怕的物种——“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
事实上,早在2016年,控制或取消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已经上升为国家行动,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限输令”,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关闭门诊输液室,除急诊科和儿科门诊之外不得输液。时至今日,依旧没有完全遏制住业已泛滥的过度输液痼疾。不少公众错误的用药观念仍根深蒂固,许多病人或家属还存在“吊水消炎好”“输液补营养”等严重的认识误区,全面控制或取消门诊输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停止成人门诊静脉输液不仅是在纠偏过去错误的就医理念,还在于治理抗生素滥用现象,使医疗行为回归到尊重科学、遵循道德伦理的轨道上来,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一方面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按照“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严格掌握静脉用药的指征,杜绝其继续泛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向老百姓普及健康医疗的就医常识,走出“只有输液才能见效,才好得快”的认识误区,以更科学的视角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唯有医患双方都理解过度输液的危害,并齐声向过度输液说“不”,方能确保治理成效不打折,并让医患关系不受此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