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溺水警钟当常鸣

标签:
时评 |

随着气温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5月以来,安庆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施“夏季防溺水
溺水是我国青少年儿童意外事故的“头号杀手”,不但严重威胁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约有40人因溺水死亡,小学生溺水死亡人数占溺水死亡学生人数68.2%。随着气温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我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施“夏季防溺水
暑期防溺水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防溺水的提示和知识也在年年讲、岁岁提,但多地依旧发生学生溺亡事件。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暑期天气炎热,玩水又是孩子的天性,简单粗暴地干涉,迫使他们到更隐蔽的水域野泳;重视不够,总认为只要叮嘱孩子不去危险水域,溺水事件就会离孩子很远;学校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告知书”上,家长签字就完事了;社会防控大撒把,把学生安全责任当成学校责任;一些容易溺水的地方没有警示牌,巡逻救护力量缺乏,一旦发生溺水事故经常是孩子救孩子,造成更大次生灾害。
防止青少年溺水是一项系统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多说”的层面上,更应该在“多做”的方面下真功夫下实功夫。一方面学校要开展游泳课教学,将防溺水教育更好灌输给学生,引导他们不要到江河湖泊等危险水域游泳或戏水,确保学生尽可能远离危险。另一方面,社会防控力量要行动起来,在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点、评定隐患等级、做好警示和防护的同时,还要建设更多安全的游泳场所和场馆,让他们有更好的休闲去处。另外,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家长的监护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缺位,既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和警惕性,又要有科学专业的救助知识,尽力把溺水意外发生概率和产生的伤害降至最低。只有这样,才能很大程度上减少野泳溺水事故发生。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生命面前无小事,防溺水安全教育全年无“假”,只有所有人同心同力、持续发力,才能确保各领域、各点位有人管、有人巡、有人护、有人督;才能构建起多方位、无死角、不间断的防护机制,共同为未成年人筑起防溺水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