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经开区开启“管委会+公司”模式

标签:
新闻报道 |

5月30日,中共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珠海市港口管理局、珠海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步揭牌,标志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公司”架构运营正式开启。
随着当前我国经开区进入存量时期,各地经开区纷纷从制度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转型升级,开启“二次创业”。作为珠江口西岸第一个国家级经开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上世纪80年代设立高栏港经济区的1.0版本,到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0版本,到2021年与珠海金湾区实行一体化运作的3.0版本,再到2024年“管委会+公司”运营架构调整的4.0版本迭代,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沿革和趋势变化,也是珠海产业发展版图变迁的微观史。
区别于此前经开区与行政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体化运行模式,新的管委会剥离社会管理职能,专注于经济发展的主责主业,同时充分发挥公司的市场化主体作用。目前珠海经开区以港口为核心,管理精细化工区、石油化工区、装备制造区、高栏港综合保税区等多个产业园区。已形成“3+2”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即绿色新材料、清洁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和智能家电两大特色潜力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5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汇聚中海油深海公司、粤裕丰钢铁、英力士化工3家“百亿级”企业,瀚海公司、三一海工、华润化学3家“50亿级”企业,长炼石化、谦信新材料、金湾发电等28家“10亿级”企业以及恩捷新材料等“独角兽”企业和金发生物等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珠海经开区已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九项经济指标正增长,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其中,1至3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3.50亿元,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86亿元,同比增长10.2%。高栏港货物吞吐量2660万吨,同比增长15.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4万标箱,同比增长22.7%。完成工业投资46.26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新增工业固定投资项目20个,投资额达4.65亿元,同比拉动全区工业投资增速提升10.8个百分点。
根据计划,珠海经开区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到“十五五”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货物吞吐量达到2.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50万标箱,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前4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