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迎江经开区科创园4号厂房的屋顶上,工人们忙着安装光伏太阳能板。待完成安装,将实施并网发电。(《安庆晚报》5月20日)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迎江经开区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积极创新探索产业“平台+光伏”模式,合理利用园区闲置屋顶资源进行光伏发电,积极打造“零碳园区”。已累计发电1617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1.61万吨,节约成本30多万元。既有效解决了电力紧张问题,又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这样的模式值得推广借鉴。
把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屋顶上,就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这就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神奇之处。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其生产过程是利用光伏组件把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且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技术逐渐成熟、成本逐步降低、上网电价初步明确以及国家改善能源结构的需求日益提升,光伏发电得以迅速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开始创新探索产业“光伏+”模式,合理利用园区闲置屋顶资源进行光伏发电,达到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的目的。
企业厂房通常具有屋顶面积大、屋面平整,遮挡物少,自身用电量大,电价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安装自发自用为主的光伏发电系统。园区是相对集中的用电负荷中心,在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缓解电力负荷压力,特别是高峰期用电负荷压力。同时,可统筹传统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在运行中可以按照“自发自用、就地消纳”的原则,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实现分布式能源与集中供能系统协调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可以说,在园区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对于促进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小小光伏板,蕴含大能量。一次投资光伏电站,即可享受25年免费用电。而且光伏可有效盘活屋顶和墙壁闲置资源。园区内企业屋顶面积广大,是企业闲置的一大块资源,如果将屋顶的能源进行合理利用,将是一笔潜在的巨大财富。据测算,1000平方米屋顶大约可建100千瓦左右的光伏电站。安装1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1年可发电120000千瓦时,能减少标准煤使用量约40000千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吨,环境效益明显。而且太阳能发电板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能,进而降低墙壁和屋顶的温度,减少工厂室内空调的负荷,促进节能减排。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提到,要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工程,推行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可见,“光伏+工厂”时代已经来临,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厂房屋顶变成了“香饽饽”、“摇钱树”。现如今,在厂房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愿意我市企业积极推行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缓解自身用电压力的同时,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