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46%和38.43%。其中,天柱山景区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分别为12.38万人次和821万元,五千年文博园游客接待量和门票收入分别为2.42万人次和108.95万元,其他景区、露营地、夜市等也迎来众多游客,“人从众”模式处处可见。(《安庆晚报》5月7日)
假期是观察一个地方社会和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五一”假期我市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82亿元,印证了我市旅游市场具有强大发展韧性,彰显着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市场供给的持续优化、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
消费旺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假日经济就是“一扇窗口”,折射的是地方经济新气象,提升的是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面对期待已久的春暖花开,人们也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休闲。周边旅游、本地休闲和近处风景,行走于山川大地,穿梭在闹市街角,到访一切愿意到访的空间,在旅行中感受“诗和远方”的魅力。透过假日经济的窗口不难看出,假日经济之热进一步促进了零售、餐饮、文旅等行业红火繁荣的景象,更展示了我市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十足活力。
当然,假日经济的繁荣,是一个地方民生盛景的折射,是百姓生活品质提升的“显示屏”。正是因为经济繁荣了、生活富裕了、收入提高了,才催生了火热的消费,才使得人们在假日消费中有了更好地享受。假期首日,天柱山共接待游客24800余人次,2—3日,连续两天单日接待量接近36000人次,创景区单日接待游客量历史新高;在五千年文博园景区和花亭湖景区,分别举办了“梦回千年”演出周活动和“音乐露营狂欢节”活动,两大景区累计接待入园游客5.2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23.75万元;在滨江夜市,170多个摊位“火力全开”,累计接待客流量达到6万人次;自4月26日池黄高铁开通至5月5日,到达安庆的旅客已达1.42万人次。透析其中内涵,不仅是文旅市场的热闹所能涵盖,还充满了高质量发展的门道:新质生产力在释放活力,新型消费在散发魅力。
过去的五天假期,我们看见了旅游发展新动能的集聚、新业态的萌芽,也看到了传统业者的创新努力。既让宜城人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也让城市品位、旅游形象等得到相应提升,让游客在宜城大地尽享“风景独好”。我们要保持“热度”,强化旅游品质扩大,继续书写旅游业的“安庆答卷”,努力让宜城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