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的这个城市,这些年东边有了很大的发展,西边尤其是老城区则像被爱情遗忘了的角落,好几年都不见点动静。
大名鼎鼎的滨海城市昭阳路以西的开发与唤醒,也似乎该提到日程上来。
今上午我去了九村附近的一个小院,那里鸟语伴花香、绿树缠藤蔓构成了一幅高楼大厦亭台楼阁之外的别样风景,一种久违了的地气让我心旷神怡,感觉顿时神清气爽。
如果把经济与繁荣、光荣与梦想都放到一边,在城市的边缘或者说城中村有个独院,还是很有诗情画意的。
想想就心潮澎湃。
这也就是我不断地渲染我位于卧龙山的那个风情小院的初衷。
我是渲染不是炫耀,我的渲染是我内心深处高兴地外在表现。
爱够了高楼大厦,去离城市最中心十多公里的村落里呼吸一下负氧离子,感受一下蓝天白云,看看接天莲叶,望望映叶荷花。
河山丝山卧龙山群山环绕,系列官庄前后卞庄大小沙沟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那意境只有梦里寻。
上午那个独院,显然是有钱有势的家庭才能拥有的巨大存在,如果按照常规三米一间,目测应该有十五间之多。
就连南平房也透着不俗与霸气,无处不透着昔日的荣光。
一个常住人口三十万的城市边缘,有这么一座超级院,我觉着应该是成功人士的梦想。
我想这样院落的主人肯定不愿意chaiqian的步伐走到这里来,与动辄二十多层的高层建筑上不接天下不接地相比,它们宁愿选择在这样的独院里享受gaigekaifang的红利、唾手可得的幸福。
我何尝不是。
城市的西边还有好几个村没有列入chaiqian计划,尤其是山东中路的南北两侧从建材城往西,更是有好几个村落等着市场回暖。
只有这一波全行业dimi过去,才能有投资者看上这些近乎鸡肋的地块,然后旧貌换新颜。
那都是经年之后。
因为城市的发展是以高楼大厦柏油马路等视觉体验为目的的,所以这些平房尽管同样可以安居乐业诗书继世,但总不能给zhuzhengzhe脸上带来荣光,所以才有了chaiqian之说。
拆迁这种laominshangcai的行动,在有些国家习以为常,在有些国家眼里就成了pohuai历史的weifa行为。
那些居住在高楼大厦上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的城里人,如果不是外来人口,大都有一颗小院的心。
只是它们无法拥有,所以羡慕嫉妒的同时,“恨”这个第五元素日积月累的成为了主流,各种针对独院的各种zhengce也就层出不穷了。
chai掉那些沧桑感的独院建高楼大厦,很难说没有因爱生恨后“不患贫而患不均”的龌龊心理在作祟。
在这个奇葩的小城里我曾经拥有过一个独院,我父母在那里住了四年,然后2017年的中秋节前后,响应政策,chaiqian了。
那年给了我一点补偿款,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我离开了那个门前一片柿树园的村子。
如今走过路过我都驻足观望,那里有我们一家欢声笑语的曾经。
后来我妈上了楼,那个28层的楼,小户型设计很有创意,即使寒冷的冬天只要有太阳就暖嘘嘘的,一点也不冷。
但我妈对平房对小院的怀念经常让我感到意难平。
终于在2021年的中秋节,离上一个平房chaiqian过去了整整四年,我又再次拥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风情小院。
杜总带着遥感团队亲自去给我做了航拍,无人机盘旋的声音欢快又深情,一如我那颗驿动的心。
我的风情小院没有上午呆了俩小时的院大,充其量有它四分之一。就是这么点小院子,已经承载了我前所未有的豪迈。
这个城市很新,建设更新。
可以说这个城市除了发展理念和守旧思想外一切都是全新的,包括我现在住的21楼,投入运营不过三年,一切甚至都还在试用期。
我并没有资格说厌倦了高楼大厦柏油马路,我入住时间很短,有些体验才刚刚开始。
但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一个独院、一眼压水井、一畦嫩韭菜、一排红辣椒的老家印象,尽管一度让我因为忘不掉山里娃的本性而感到遗憾,可我对独院的追求从来不舍昼夜。
位于河山卧龙山之间的那个小院承载了未来十年我对平房院落的缱绻与流连、光荣与梦想。
从电梯里走出来,驾车北去,十几分钟后,推门而入,满院蔬菜几树瓜果、桃李芬芳瓜果飘香,一个活脱脱的世外桃园。
而我竟然不经意地再次成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主人了。
小住几日徜徉其中,心情美美哒,过上“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慢生活,滚滚红尘里有个风情小院的重大意义便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