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卷乙卷化学学科分析

(2022-06-09 22:52:49)
标签:

全国卷乙卷化学学科分

分类: 试卷分析

一是注重实际问题情境,突出学科育人功能。试题情境取材真实广泛,通过二氧化碳的固定、废旧电池的回收、有害气体的处理等背景的设置,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理念和绿色化学思想。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的考查,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很好地发挥了育人功能。

  二是强化学科主干考查,筑牢学科内容基础。试题重点考查主干知识,保障基础性,选取与生活和生产相关的素材为情境,拓展延伸,增强了试题的灵活性与创新性。选择题涉及知识面广,考查了典型物质的性质、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元素性质与周期律、电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主干内容。在此基础上转变设问角度和考查方法:如第11题,既考查学生依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推导元素,又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融入了热重分析,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与整合能力。第13题改变了以往以图像分析为重点,让学生回归平衡本质,要求学生主动思考,思维灵活。

  三是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引导关键能力培养。化学试题设计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信息呈现方式,要求学生深层次地认识化学规律,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第35题通过银离子迁移信息的提取,分析晶体在电池中的应用,第26题结合元素守恒思想和分离提纯基本原理,基于数据综合分析整个工艺流程,考查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氧化还原反应等分析与推测等方面的关键能力。

  四是注重教学实际,减少“机械刷题”。化学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既满足高等学校选拔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实际水平的发挥,有助于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如第26题,基于二草酸合酮酸钾的制备原理,通过对实验步骤的分析,选取合适的仪器,预测实验现象,同时考查实验操作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所学即所考,很好地实现了教考衔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的戈益超和合肥四中的余婵娟老师:

  一是聚焦时代主题,弘扬学科核心价值,发挥育人功能。试题素材情境取材广泛,围绕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材料、环境、能源与生命等领域,通过对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化学原理的考查,充分体现出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

  1.在生活实际情境中展现化学魅力。试题通过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创设日常生活情境,使考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核心价值。如第7题,分别选取了HB铅笔芯、食品膨松剂、青铜黄铜以及节日焰火4个与考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在带给考生答题亲切感的同时更让考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所学内容中蕴含的应用价值。

  2.在生产环保情境中增强社会责任。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废气和污染物的治理、废旧物质的回收再利用是解决我国生产环保问题的关键,是青年人的使命担当。第8题二氧化碳的固定及再利用是对“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化学诠释,传递了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展示了我国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在逐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远景目标。第26题废旧铅蓄电池铅膏中铅资源的回收,充分展现了化学变废为宝的神奇功能。生产环保情境的创设让考生在真实的背景下感受化学的核心价值,从而增强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聚焦关键能力,凸显思维品质,发挥选拔功能。

  1.丰富试题呈现方式,考查学科关键能力。试题呈现文字、表格、图像、模型及流程等形式多样的信息,要求考生能够对这些看似独立的信息进行关键内容提取并与已学知识进行整合,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加工和整合能力。如第11题热重图像分析、12题电池模型认知、28题中热分解反应过程中H2S转化率的变化分析以及35题碘化银晶胞相关计算等,主要考查考生辨识模型、图表等各种类型信息并从中提取关键内容与有关已学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

  2.深化主干内容考查,促进考生主动思考。试题围绕学科基础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的进行了拓展,有效的鉴别考生的基础是否扎实,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如试卷第9题物质检验、第13题弱电解质性质的试题呈现跨度大,综合性较强,考查判断物质的结构特征的能力,这是高考评价体系中对考生关键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是聚焦教学实际,加强考教衔接,发挥导向作用。

  1.重视实验教学,落实实践能力。为加强教考衔接,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围绕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实验,考查考生利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基于实验目的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例如第10题考查了糖的性质、氯溴碘性质递变规律等化学重要实验内容。

  2.科学调控难度,促进教学改革。试卷在保证总体区分度的前提下,从减少陌生度、增加基础题数量、减少计算量等三个方面合理调控试题难度,合理布局试题梯度,在提高考生答题体验和积极性的同时,充分落实了高中化学教育改革理念,助力“双减”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