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科目试题

(2018-09-30 09:36:20)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科目试题

命题人:刘莎  审题人:闫霞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     下列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褒贬bo      摒弃(bng)         羁绊(pàn)          阻遏(è    

B. 精髓suí       铿锵kng      踉跄(liàng       腼腆(tin

C. 袅娜nio      襁褓qing     蠕动r         慰藉jiè

D. 扒窃       婆娑su       牟取(móu       诓骗(kung

2.     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A. 春华秋实         粗制乱造         不毛之地         弛名中外

B. 长风破浪         妇儒皆知         富丽堂煌         化为无有

C. 祸不单行         戛然而止         绝处逢生         卷帙浩繁

D.进退唯谷          曲指可数         怒不可遏         郁郁寡欢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国家对于其人民的意义            (不容置疑    不可思议   不言而喻)。

 2)“中国梦”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可能            (莫衷一是  漠不关心  默不作声),但对广大留学生而言,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回到祖国去”。

4.     经典诗文默写。[1~7)句任选5题,(8~10)句选1]6分)

 1)自经丧乱少睡眠,                        

 2                            ,阴阳割昏晓。

 3)海日生残夜,                            

 4)已是黄昏独自愁,                        

 5)巧笑东邻女伴,                          

 6                        ,闻道龙标过五溪。

7                        ,不求闻达于诸侯。

8)四面楚歌终破楚,                       

9)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10)待到山花烂漫时,                     

5.阅读语段,完成下面题目。(3分)

一处有品位的书店就是一个文化的原点。它辐射到周边,让爱书的人有     ,让疏于阅读的人有    让人们因为书店的存在而内心踏实。相反,一旦发现熟悉的书店都关了门,那种怅然若失的感受也会涌上心头。没人不懂“静下来多读书”的重要性;没人对书香四溢的书店有排斥感,阅读也并非没有市场。

1)请提取第一句的主干,并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分)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写在第句的横线上,将句子序号写在答题卡上。(1分)

     A.近朱者赤的介质        B.一个追寻书香的去处

3)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1分)

6.名著阅读。(2分)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已,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1)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文段中“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          。(1分)

2)这不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再简要概述其中一个。(1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20184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某校将举行“书香校园”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活动。(7分)

【活动一:与生活对话】读书节组委会对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做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表,读图后请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的读书情况。(不超过30个字)(2分)

借阅图书

文学类

科普类

模拟试题类

奥赛辅导类

百分数

7%

  3%

  51%

  39%

       

 

 

 

【活动二:与古人相约】古人有很多言论告诫我们要多读书、会读书。请选择一句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A.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神通

B.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活动三:与名师牵手】学校定于420日下午两点做“学会读书”讲座,拟邀请著名作家曹文轩为同学们做一次演讲,校团委请你前去邀请,你会如何说?(2分)

【活动四:与读者对话】下面是微信朋友圈中好友关于读书的留言,请你也仿写一句,与微信好友互动。(2分)

示例: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的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三、阅读(共15题,计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原来我不认识“我”

杨立新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之一, “我”较之“吾”“余”“予”等字出现为早,但这并非“我”最初的造字本义,而是引申义了。至于它的本义到底是什么,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后的1000余年里,还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关于“我”,《说文解字》释为:“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一曰古文杀字。”由于没有见过甲骨文,许慎对“我”字的解释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既认为“施身自谓”,即当事人对自己的称谓;又认为是倾侧之意;还认为是古文“杀”字。这种含混不清的训释让后世学者备感困惑,几乎成了千古难解之谜。故清人王筠在《说文句读》中说:“我字凡三说。施身自谓也,经典皆用此义,而左右戈者,不能得此义;我顷又一义,亦与戈无干;一曰古杀字,则有戈义,然非声非义,终不可说。故三义并列,不能别白而定一尊。”

  20世纪初,随着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出土,这一谜题方逐渐解开。人们才知道,长期相沿习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我”,其本义原是古代一种颇具杀伤力的兵器,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真是匪夷所思,“我”字怎么会与兵器发生联系?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我”字右边是个“戈”。汉字中,凡从“戈”之字,多含有杀戮、武力或兵器之义,如“伐”“战”“戕”“戮”“戡”“戢”、“戬”“截”“戟”“戚(古代斧类兵器)”“戣(kuí,古代戟类兵器)”等。对此,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根据甲骨文字形,最早指出“我”疑像兵器之形。

  “我”的甲骨文很像一种在戈上装有三根利齿的武器,利齿既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虽然文字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漫长历程,但我们仍可以在其甲骨文字形中大致辨认出“我”相对应的笔画。郭沫若认为甲骨文“我”就是《诗经·豳风·破斧》中“既破我斧,又缺我锜(qí)”的“锜”,是一种锯形兵器。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亦持此说:“‘我’像长柄而有三齿之器,即‘锜’之初文。” 那么,这种兵器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期待着考古工作的新发现。

  终于,“我”露出了真容。1975年陕西扶风县出土了一种西周时期的青铜兵器,为三个相连的三角刺,一侧可装长柄,用于战场砍杀。甲骨文“我”,正是这种青铜兵器装柄后的形象。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还出土了一种三戈戟,学界认为也是“我”。因此,“我”是一个切分不开的独体象形字。但也有学者指出“我”并非象形字,而是从手、从戈的会意字,本义为“手持战戈之人”,表示一个手持锋利剑戈、久经沙场的老战士。

  “我”这种长柄武器盛行于商朝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我”的形状有些像《西游记》中猪八戒所使用的九齿钉耙,只不过“我”是三根齿,为侧式;而钉耙是九根齿,为横式。

                               专家认为,由于“我”是古代的戈类兵器,很容易激发军队的斗志,凡持“我”者,皆属我方,这样“我”便逐渐引申出“我方”和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意思,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也是《说文解字》540部首之一,从“我”之字如“義(义)”,许慎解释为:“己之威儀也。从我,从羊。”已与“我”的本义没有任何关系。在《尚书》《诗经》等先秦文献中,“我”均为第一人称代词, 统统不见“我”为兵器之义的用例,其本义早已久假不归,泯灭不传了。

8.本文题目“原来我不认识‘我”有何作用?(3分)

9.分析第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0.请给第9段划横线处补上一个问句。(3分)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东汉到清朝,“我”字的解释都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

B.近代著名学着王国维根据甲骨文字形,最早指出“我”是古代使用的兵器。

C.因为湖北随州曾侯乙墓三戈戟的出土,所以“我”是从手、从各得会意字。

D.《说文解字》等先秦文献中,“我”均为第一人称代词,统统不见“我”为兵器之义的用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折断的树照样开花

余显斌

他大学毕业去应聘,可是一次次失败。其中,他最看好的一家公司,去了后,什么条件都达到了,可到了面试时,他却面红耳赤,期期艾艾,最终还是落聘了。

他回到家里,一头倒在床上,沮丧极了。他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临场慌张,因为,他的右手有残疾,小时得过小儿麻痹,手伸不直,弯曲着。一直,这都是他的心中难以消除的阴影。

他唉声叹气,低垂着脑袋。

他想,他的路在什么地方呢?他将干什么?就在这时,那个公司老总王老板送来一封信。打开来,信上是十分潇洒的行书,上面写道:小伙子,我不能招聘你,是因为公司最近实在不需要员工。你不要自卑,要抬起头来,消除心理障碍。有一点残疾没什么,那不是你的错。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也是个残疾者,有条腿是假肢,因此我能理解你的心理。当年,我也像你一样,自卑难受,这时,别人送了我一句话:折断的树照样开花。以后,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我一步步走出来,走到今天。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吧。

他读了眼前一亮,想不到那么大个公司,老总竟然也是残疾。他想,自己为什么不能放弃自卑,彻底抬起头来。

他找来一张宣纸,工工整整写下这句话:折断的树照样能开花。然后,裱糊好,认认真真贴在墙上。每天出去回来,都轻轻读一遍。他做老师的父亲见了,也不由得夸道:“真有哲理。”他自豪一笑道:“当然,不然人家怎能领导那么大一个公司。”

此后,他笑对招聘也笑对失败,更是笑对自己的残疾。一次次失败,他一次次崛起。他想,自己就做一棵折断的树吧,一定要开花,要结果,要枝繁叶茂。

在经历第N次失败后,他又一次走离应聘现场,面带微笑。这时,那个公司的老总见了,很是奇特,问起他的情况,喊住他道:“小伙子,恕我直言,你身体有缺憾,又落聘了,应当很沮丧,却为什么总是一脸微笑,和其他人大不相同。”

他静静一笑,告诉对方,因为他的心里始终相信一句话,折断的树照样能开花。

老总听了,击节称赏,当即决定:“小伙子,你被聘用了,冲着你的那句话,我知道,你会失败的,但你绝不会被失败打倒。”

他进了公司,在最底层干起。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成为这个公司的老总。

他决定去拜访王老板,表示感谢:是他的那句话,一直激励着自己,使自己走出自卑心理,走出失败的阴影,走向成功。他去了,王老板热情地迎接了他。当他谈起当年的那件事,王老板大惊,告诉他,自己双腿很好,没有假肢啊。说完露出来,果然是的。

他拿出那封信,王老板看了,连连摇头,惭愧地道:“这样的文字,我还真写不出来。”

他拿着信,顿时傻住了。

他想到那个二十多年前的下午,想到父亲拿回信时满眼期望的样子,一刹那间,心里彻底明白了。

后来,他在自己办公室里也挂上这句话。每一次有年轻人应聘时,他都会来到现场,讲起这个故事,并赠上这句话。他想,如果应聘者落聘了,那么,就用这句话激励他们;如果成功了,就用这句话告诫他们,如何面对将来事业的挫折。当然,如果身体和他一样,就用这句话就做为他们的座右铭吧。

12、请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以及“我”的心理变化,填写下面的空格。(4分)

 

故事情节

 

心理变化

 

去公司应聘失败

 

 

 

受到鼓励

 

墙上贴老板的话

 

 

 

顿时傻住

 

鼓励受挫的年轻人

 

激励告诫

13、请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标题“折断的树照样开花”的妙处?请说明理由。(4分)

14、有人认为段内容可以删除,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4分)

15、请揣摩下面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含义。(2分)

他笑对招聘也笑对失败,更是(笑)对自己的残疾。

16、请结合文章两处暗示父亲就是写信人的情节,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

(三)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计12分)

一、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四、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请你写出划横线的字的意思。(4分)

1)如有博施于民而能     2疏食饮水     3)亦可以弗矣夫    4)弟子入则

18.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尧舜其犹病诸     则其善者而从之         B. 不义而富且贵  年且九十

C. 知者乐水       得道者多助        D. 出则弟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9.翻译句子。(4分)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孔子推崇“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孔子认为“五常”是君子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请根据选

文用现代汉语概括出“五常”的内容。

(四)阅读诗歌,完成2122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颔联和颈联分别是从怎样的空间角度来描写长江的?(2分)

22.诗题中的“送别”二字怎么理解?(2分)

四、作文

23、请你以“做好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写记叙文,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科目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D.     2. C.      3.不言而喻    莫衷一是       4.

5.1)书店九十原点1分)    2 A1分)

3)没人不懂“静下来多读书”的重要性,没人对书香四溢的书店有排斥感,阅读也并非没有市场。(1分)

6.1)星期五(1分) 2)星期五为了报答“我”的救命之恩,始终忠实地跟随着“我”(或:一位英国妇人为“我”代管财产近30年,后来“我”酬谢了她,并长期救济她)。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活动一:应试和辅导类图书借阅量大、文学和科普类阅读书借阅量小。活动二:略     活动三:略        8活动四:略

三、(一)8.引出说明对象汉字“我”;提示读者汉字“我”的语意从古至今发生了变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3分)

9.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说明了“我”这种长柄武器的外形特点。(3分)

10.“我”怎样由兵器转为人称代词的呢?(3分)                     11.A

(二)

12、收到“残疾老板“的信    知道了信不是老板送的  沮丧极了  乐观自豪

13、(4分)(1)“折断的树照样开花“是文章的线索,文章以此来组织全文内容,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运用比喻的修辞,揭示了文章主旨,表达出即使历经挫折,只要乐观、心存信念并为之奋斗,终会成功。

14、不能删去。因为这几段写出了他在拜访王老板的过程中发现事情的真相,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体现父亲的良苦用心和对自己深深的爱,更加丰富了父亲的形象。(4分)

15、“笑”是乐观、淡然的笑,体现出他走出心理阴影,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视身体上的残疾。(2分)

16、父亲是一个深爱孩子,富有教育智慧,做事沉稳的人。文中“他做老师的父亲见了,也不由得夸道:‘真有哲理’”“想到父亲拿着信时满眼期望的样子”两处暗示了父亲就是写信人,看到儿子招聘失败后沮丧自卑的样子,父亲假扮公司老总给儿子写信鼓励儿子振作起来,可见他深爱孩子,具有教育智慧;看到儿子收到鼓励走出阴影后,不仅没有点破,还夸道“真有哲理”,可见他做事沉稳。(4

(三)

17.4分)救济            “畔”通“叛”,背叛    孝顺父母

18.C

19.谨慎并且守信,广泛的爱护大众并且接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样)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

20.仁义礼智信

(四)21.远景  近景  22.从本诗尾联“仍怜故乡水”一句可以看出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题中的“送别”是告别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