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凭借这3种“新意”,可获得一个全新的教育视角……

(2023-02-08 08:37:55)
分类: 教学园地
投稿本质是一种竞争性写作,编辑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看起来很类似甚至雷同的稿件,如果说要总结出一条被最坚定执行的选稿标准,那就是新意。有时候,有新意的稿件就像渔网中最五彩斑斓的那条,你还说不出它是什么,就被吸引了。但教育写作对新意的追求不以夺人眼球为目的,教育写作的新意,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是创新实践、叙事技巧与教育规律、教育价值综合作用的结果和风貌。题材新教育写作的题材较新,容易引人注目。本期主题活动《博物馆奇妙夜》讲的是博物馆的参观礼仪;诗化教育《当家长不肯护苗》讲的是上下学高峰期的“家长护苗志愿队”,都是之前较少涉及的题材。但教育写作的题材“新”,追求的不仅止于阅读的新鲜感或陌生化。教育写作的题材“新”,本源是实践“新”:《博物馆奇妙夜》其实是开发出儿童公民教育的新的活动载体;而《当家长不肯护苗》则是将复杂的家校关系与矛盾置于上下学高峰期一所学校门口这一特定情境中,探索当下家校合作参与班级管理的新可能。方法新

前几天有位作者给我留言,希望我对他未过审的退稿给点意见。我说,主要还是方法四平八稳,新意和亮点不突出。他说,但是实用啊。

投稿,不是答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想要征集的,是那些展现新思维、富于新智慧,能给予读者教育工作以新的启发和灵感的创新方法。教育写作中的方法“新”,绝非追求什么“标新立异”的险招、怪招,相反,我们非常注重方法的“可复制性”。它的“新”根植、生长于日常,但只是比那些四平八稳的常规方法向前延伸了那么一点点,就有了更为灵动的教育气象、更有个性的教育魅力、更加实用的教育效果。每位班主任都会写期末评语,也能讲出期末评语要个性化、有教育性的道理,陈瑶碧老师在《小学低年级个性化评语的创意设计》里展示的,是一个有漫画、有诗歌、有童谣、有歌曲,有声有色、还可用二维码自取的“期末评语百宝箱”。《一次磕牙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陈海燕老师面对受伤家长出人意料的“大度”不是暗自庆幸、赶紧收场,而是选择坚持“大费周章”地依规处理,一条条紧抠细目,数度修改赔偿清单,最终取得各方接受的方案,避免了暗流涌动的矛盾升级,她将自己从容应对这次突发状况的底气归于“人际关系和校园安全方面的培训”,因此对突发事件中当事者心理和人性有了更精准的预判和把握,以及对《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学习。教育实践的创新不是另起炉灶的知识创新或罗织概念,而是对更多元教育价值、更复杂教育情境的主动适应及更佳实践,在这个意义上,越创新的方法,越实用。立意新

与题材和方法相比,教育写作的立意更易嵌入“八股”。或是受到那些在教育叙事研究中被称为“神圣叙事”或“辉煌故事”的“范本”影响,惯性地将教育写作的立意统一归并入某种职业情感或赤诚,自动成为宏大叙事的注脚。

我们把教育写作立意的“新”视作一种教育洞见,它来自于丰厚的思考历练及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审视自身和环境的勇气。曾开玩笑,有两种教育题材的文章最易写成套路:一个是早恋,一个是追星,且“天然”附着着说教的味道。前者,标准的叙事流程应该是对“早开的花朵易凋零”的宣判,然后是“这是欣赏不是爱”的定性;最后再以“要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进行正向引导;后者呢,大约也总是“偶像也是奋斗上来的,要学习他(她)的优秀品质”之类。可是,哪个孩子真的是因为他(她)“热爱学习”而暗生情愫,或因为偶像“艰苦奋斗”而投身饭圈呢?说到底,这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萌动的生命DNA在涌动。大约正是因为和那些“优秀品质”、社会价值全无关系、毫无杂质,所以才有人将这种puppy love(小狗的爱),称为人生最纯洁、最美好的爱情。这类题材的尴尬之处在于,这种正常的、必经的生命生长现象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底线思维与责任担当形成了某种张力,于是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都有自己的爱》让人耳目一新,立意脱颖而出:



当孩子的感情出状况时,绝大多数孩子,不会选择告诉父母。为什么?因为部分父母,不愿意正视孩子长大、对恋爱渴慕、有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事实,只是“鸵鸟”似的以为,不去想、不去听、不去谈,它就不会发生、不会存在。


对于孩子的恋爱,他们只知道摇头:“你们还小,还不成熟,现在恋爱太年轻了。”“你们现在的对象,不会是未来结婚的对象。” “小心,千万不可以做不该做的事。”……


父母的回答很多,但是做父母的却忘记了,年少的青涩,正是人类感情美好初始的模样。人生中的回忆,令人动容的,正是那一份年少懵懂。为人父母后,我们很容易忘却自己年少懵懂时的那份美好与投入,看到更多的是世俗与未来,从而剥夺了孩子创造美好回忆的权利。


所以,面对五六年级孩子的感情问题,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说不行,用自己的价值观干扰孩子,造成孩子或压抑、或逆反的心理。我们应该带着平和的心去倾听,给孩子营造一个可以安心倾诉的空间,让孩子因为有这份内在的宁静,自我梳理,自我启迪。


教师和家长都要懂得慎用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这样才会有一个健康、良性的亲子、师生关系。而以信赖、爱、幸福感为主基调的良性关系,是孩子心理、人格、未来生活健康成长的关键。


教育中很多问题都是这样,当我们在现实中左冲右突,看不到出路的时候,是否会反思:是不是我对自己被赋予的、被预设的角色进入太深,以至于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自己的来路,迷失了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教育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这就是庄子说的“逐万物而不反(返)”。教育写作立意的“新”,来自于与习以为常乃至于“天经地义”的角度稍微错开一点,于是你就获得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视角,全新的人生立意。文章来源:《班主任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