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古村落是我们继查记古村后游览的第二个古村落,这是一个和查济古村同样让我们喜欢、流连的又一个古村落。西递村,地处安徽省黔县境内、著名山岳黄山的南侧,是一个人文历史丰盛杰出、地理环境灵秀多姿的地方。
西递古村的名字耐人寻味,经查考,这个名字确是有一番来历。古时,西递村的名字叫作西川,因为村内有三条溪流由东向西穿村而过,此系村落取名西递的来源之一;又因为古时村落的西面有一个驿站,那时被称作“辅递所”,这是村落取名西递的另一个因缘。
西递村的居住民多姓胡,这个宗族的来历又有一番讲究。据村里的胡氏壬派宗谱记载,西递村始祖昌翼公为唐代唐昭宗李晔之子。唐代末期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梁王朱全忠叛逆,唐昭宗被迫将都城西安迁至洛阳,途中皇后何氏生下一男婴,即西递村的始祖昌翼公。
当时唐昭宗被朱全忠挟持、危险重重,便将男婴托付于奶妈和她的丈夫新安婺源人胡清抚养。胡清接受托孤后,秘密地带着男孩潜回了原籍徽州府婺源考水,并为其取名昌翼,随自己姓胡,躲过了劫难。至北宋皇祐年间,胡昌翼的第五代孙胡仕良在前往南京途中经过西川,见这里山明水秀,土质肥沃,遂举家从婺源考水迁居于此,从此其子孙便在西递繁衍生息。
西递古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荣誉。二十年代初,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村内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还曾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了“国家AAAAA旅游景区”称号;前不久,又荣获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殊荣。
站在西递古村周边的高山山坡上眺望,西递村的整体形状就像是一条正在行驶中的船只,狭长并略呈弯曲。村落的四周环立着山脉,村中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并行的道路为主轴,两条溪流穿透村庄,铺开了从东向西、并散射到南北的街巷、弄里。
西递古村内的街巷、里弄中都以黔县特产的青石铺地,平整而光滑,行走其上,顿生一份怀古的情怀。但如遇雨天,非常湿滑,行路时需小心翼翼。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和砖墙,并辅以丰富多彩的木雕、石雕、砖雕,到处散发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堪称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西递古村落内现存有明清时代的民居约三百余幢,保存完好的有一百二十四幢。这些古民居风格独特,造型优美,具有布局工整、装饰华丽、营造精美的徽派建筑的典型特点,因此,西递村享有“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誉。
西递古村中的民居外墙淡雅素朴,大多为白色围墙,青色瓦顶,俗称封火墙的马头墙此起彼伏,但民居的造型轮廓却丰富多彩,门楣的装饰精美考究,在村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彰显着一派清新隽逸、明快脱俗的美感。
在西递众多的明清建筑中,最为突出的应该是矗立在西递村的入口处,紧傍着西递湖边的胡文光牌楼,这也是西递的标志,被人们称为西递牌楼,在西递的宣传性刊物或旅游杂志上,都会以此作为西递的象征。
这座牌楼,是朝廷为表彰胡文光为官三十二年、政绩卓著而恩赐其在自己的家乡树建的功德牌楼。牌楼以黟县青石建造,四根柱石都用抱鼓石装饰,中间两根柱石的前后都雕有一对倒匍着的石狮,造型逼真。牌楼的上方横匾上有镂空浮雕,分别刻着麒麟、鹿鹤、虎豹和狮子,工艺精湛,神采飞扬,整座牌楼显得十分豪迈、气派。
西递村落中现仍保留着不少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如追慕堂、笃谊庭、旷古斋、瑞玉庭、惇仁堂、膺福堂等,这些建筑都分布在西递村主街干道的两旁,错落有致,每一栋建筑前都有铭牌介绍其来历,不少建筑还能入内参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