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清凉台,也名法合石。我曾经查阅过不少资料,还曾在当地询问过不少人,却无法考证法合石此别名的由来。清凉台,位于黄山狮子峰的峰腰处,走过了曙光亭,再向西面走二百来米,来到一处三岔口,继续朝西走二十余步,便能到达。
清凉台实际上是一块长方形、突伸于山腰岩石上的三面凌空的危石,1954年黄山的管理方在危石的三面修筑了栏杆,下方加筑了支撑,才形成一个狭小的观景台。此观景台宽仅3米,长达5米,仅能容三四人站立。但就是这一方小小的危石,却是黄山上十分著名的看日出、观云海的理想之地。(上照最后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站在清凉台上,可观看黄山的不少著名景点,向正前方瞭望,可欣赏黄山风云变幻的后海;转向右侧,则可观览如犬牙般交错参差的石笋矼;抬头眺望,惟妙惟肖的十八罗汉朝南海近在眼前,俯首下瞰,十八道弯的石级仿佛就踩在脚下。
在清凉台上,还能清晰地看到黄山北海散花坞左侧的著名景点梦笔生花,回到宾馆后,我们发现也能看得到此景,但是那支生花的笔小得多了。梦笔生花据传是李白游黄山时,诗兴大发,奋笔疾书,书毕将笔顺手一掷,不料那支笔摇摇晃晃地坠落,直插一座独立山岗顶端上的泥土之中,而后便化成了一棵松树,生成了这一著名景点。
那天,住在北海宾馆的我们,早上四点多即起床,匆匆忙忙地奔至清凉台,静等日出。由于我们到得早,台上空无一人,我们一行免不了额手称庆。无奈,老天似乎就是不想满足我们的兴趣,丝毫也不体恤我们早起赶路、等待的辛苦。三四个小时后,被冻得嗖嗖发抖的我们只拍到了几张差强人意的朝霞照片。
回到宾馆,我们仍不甘心,呆在宾馆前的一个圆形观景台上,久久地不愿离去。但可惜,天公一直不作美,阴沉沉地雾霭笼罩着四周,别说看日出了,即使是眼前原本重重叠叠、摩肩接踵的山峦群都变得混沌、模糊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