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球八大沉浸式体育综合体案例解读

(2023-07-13 18:34:41)
标签:

北京江山多娇文旅投资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

旅游规划设计

文旅融合

原群教授

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商业形态的不断创新,体育综合体这一实体类型已悄然成为热门。体育综合体是城市综合体的延伸,在体育、娱乐、餐饮与零售、旅游等各业态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扶持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综合体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载体之一,不仅能满足家庭式消费需求,也以消费带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将为大家分析国际八大沉浸式体育综合体案例,厘清体育综合体概念,并解码体育综合体沉浸式营造的方法。#壹

 体育综合体,究竟是什么

早在2014年的《46号文件》中,就提到了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概念。此后,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都在鼓励和引导各地进行体育综合体项目开发的探索。与此同时,商业地产的不断升级和竞争,也面临着综合体、商圈如何引入新业态,以此丰富内容、提升线下人流、场景活力的挑战。或者说,对于地产开发商而言,抛出新型业态的综合体概念,在竞价拿地阶段有着一定的优势。我们先追本溯源,看看体育综合体的概念「依托大型商业项目,以体育为引领,将餐饮、娱乐、购物等产业进行深度整合、融为一体,按照综合体的思路,满足大众综合性需要的线下消费场景,包括项目综合性、家庭消费模式综合性、服务综合性。」

可见,体育综合体这个定义中最关键的要素不是体育本身,而是与综合业态的结合。所以体育元素、内容、主题,只是打造体育综合体的必备条件之一。体育综合体有效的规划和运营,基于的是合理的业态分布,各生态的互相导流以及承载一个综合体运营的外部环境(辐射人口数、经济水平、交通便利性、公共配套、文化特性等)。#贰

 体育综合体的功能与定位 

曾任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场馆设计工作的罗德·希尔德(Rod Sheard)先生,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体育场馆的五代进化论:体育场馆由最初满足基本赛事、观赛需求,逐步被赋予社交、休闲、商业化、电视转播主体等功能,逐步进化至目前的第五代模式,暨成为城市、社区发展的重要工具。

第五代体育场馆并不是一个单纯、独立的体育建筑,而是需要与当地的城市规划、社区居民、交通枢纽有机结合,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引入零售、教育、医疗等多种业态,以此吸引更多当地居民前来消费和使用。

第五代体育场馆更多地融入城市和社区的日常生活中,与沉浸式业态融合,呈现出了场景化、交互化、体验化的文化属性,不仅满足于运动需求更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线下体育场景与社会的结合,在体育产业、事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其载体是第五代体育场馆。但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该场景的实体呈现便是体育综合体。而这样的项目,普遍需具备以下几个维度的功能:

1、体育属性功能。包括但不局限于体育运动参与、体育教育培训、群众体育赛事承办、体育用品装备购买、体育娱乐观赛等。2、消费功能。包括但不局限于餐饮、零售、电影、休闲娱乐、美容美发、酒店住宿等。3、社会功能。包括但不局限于公益活动举办、公共活动空间打造、商业办公空间打造、引入医疗资源、升级公共交通资源、提升辐射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辐射地区居民生活幸福感和健康指数等。4、经济功能。包括但不局限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招商引资、引入新消费业态、解决当地就业等。

目前主流的体育综合体可细分为两类——地标性体育综合体和社区型体育综合体。因为区位、辐射人群、消费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两类综合体的功能有明显的不同。地标性综合体需要具备举办专业赛事、文化活动、商业演出,对综合体内交通流线、人群快速聚散有较高的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