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创意美术活动实践探究中期报告
(2019-10-25 13:23:29)大班创意美术活动实践探究中期报告
一、背景分析:
创意美术是通过实践操作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动手能力,注重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而大多园所的现状是幼儿美术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涂涂画画上,限制了幼儿独立思维的空间和范围,影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和进步。
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动手操作,就如同喜欢游戏一般。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创设一种能激起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情绪和认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中美的事物,并且用他们的小手去创造美。
大班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对基本的美术表现方式都有着较好的掌握,能够自己独立完成部分作品。而我园每周五大班的特色活动就是创意美术,因此,我将《大班创意美术活动实践探究》作为课题展开研究。
二、研究目标:
以“创意美术”为核心内容,探索多种组织形式、多种创意方式的美术活动,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意美术课程,有效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幼儿的创意美术活动,就是在幼儿动手操作的游戏、尝试和探索活动过程中让他们边模仿,边探索实践,尝试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以美工艺术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活动以美术创作为主要内容,以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域活动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获得体验和经验的同时,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发展潜在的创造性智能,促使其富有个性地发展。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生活教育理论和《幼儿园教育发展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有关精神,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不断学习美术技法、美术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拓宽自己研究的思维、视野。
2.问卷调查法:在幼儿园大班年级组老师及家长中展开问卷调查,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深入了解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课题活动方案提供充分的依据。
3.行动研究法: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差异明显,因此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形式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使不同的幼儿个体都能在活动中不断积淀和发展审美经验,习得必要的美术创作技能,提高美术创造的表现能力,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并发展艺术智慧和潜能。因此,充分呵护不同幼儿个体的审美兴趣和爱好,凸显幼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主体地位。以《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有关精神为指导,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的活动方案,并与中国传统节日、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品德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意美术活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再实践,逐步获得经过实践验证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研究成果。
4.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以了解幼儿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大班幼儿的绘画可以反映他们的知觉特征和对所创作的作品形成的表象特征。通过绘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智力水平。研究表明,智力落后的儿童所画的图画,其内容惊人地千篇一律。在儿童的绘画中,还鲜明地表现出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他们的态度既影响主题的选择,也影响作画方式,特别影响对物体和人物的着色,儿童往往会把“坏人”和不喜欢的人物涂成黑色。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收集与课题砑究有密切联系的事实材料,分析、归纳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措施,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提炼,撰写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五、研究课题情况及成果
1.创意美术活动在大班开展可行性方案
幼儿5-6岁时,经过中、小班绘画活动的开展,基本了解了绘画活动的方法。孩子们正一步步试图利用创意美术活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及想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幼儿呈现出来的作品是比较空洞的。为了让幼儿可以把自己的情绪、所见所想所知的事情都用创意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定立课题研究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孩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他们喜爱美术活动,我们园也乐此不疲的把美术活动开展得更加风生水起、丰富多彩。
2.注重美术活动组织的情境性,激发幼儿创作热情
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认为: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儿童绘画具有其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是儿童在探索和信手涂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来的,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几感受美、抒发情感、也能发泄不愉快的情绪,它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图画是图形表征,同时又表征着语言。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绘画水平较低,不能用绘画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因而,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说,这是让成人了解孩子绘画意图及其内心世界的直接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性、表象性的特点,因此和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应遵循儿童这一认知特点,注重美术活动组织的情境性,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如在美术活动“牙齿咔咔咔”中,针对孩子们对自己的、身边小朋友的、家长的各种牙齿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又对牙齿的构造比较陌生,而对各种图片中的牙齿早已见惯不怪的状况,教师通过网络查找牙齿构造图片组织儿童去观察,并根据科学保护牙齿的需要做了鸡蛋皮变软的实验,让儿童认真观察并画出自己及身边小朋友的牙齿特别是蛀牙,真实的环境和与自己健康息息相关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儿童观察和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用更多的材料创意制作出不出的“牙齿”。
又如主题《惊奇一线》延伸出来的,绳子编成的仿蜘蛛网;将各种各样的绳子和绘画相结合,制作出别与风格的绳子画;将绳子和废旧瓶子相结合,制作出漂亮的花瓶等;为幼儿提供丙烯、滚筒、纸板,孩子们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粘一粘、刷一刷,滚一滚,拓印出凹凸世界里的奇妙;孩子们变身成服装设计师,将这些图案印刷到T恤上,又变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时装;将一张画裁成线条,幼儿进行编织,组成若隐若现不一样的另一画……
3.创意美术活动使幼儿艺术表现更具张力
喜欢跟别人不一样、标新立异是每个幼儿的行为特征,每个幼儿内心其实幼儿创作的欲望。但这种欲望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尊重,幼儿才不会担心因“出差错”而受到指责,才会有别出心裁的创作表现。幼儿通过自由组合,在合作中大胆地表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把创意美术活动中制作的道具,用在童话剧的表演中。在《森林里的故事》童话剧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帮助把家里的一次桌面拿来,披在身上,说自己就是无所不能的风,有的小朋友看到同伴这样,也用干净的垃圾袋绑有身上,再粘贴上蓝色的点,就变成了雨。还有一部分小朋友需要扮演干裂的土地,小梦说“老师,我见过有的地太干了,就成一块一块的了”小梦的一句话给了老师提示,就用土黄色的纸划开几道,变成干裂的地。给一次桌布上粘上锥开纸筒,披在身上,变身刺猬;还有的合作共同制作了太阳,李沛锡把斗篷一披说我是一只蝙蝠、很多小朋友把吸管粘在嘴上,还用广告纸剪出三角形的猫耳朵……虽然幼儿是初次进行动物的装扮活动,可由于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在此使他们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就是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放飞心情,纵情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课题研究的疑惑困难
我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寻找问题,思考对策,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研究过程中,需要创意美术时,教师积极性高,但是还不够细化,对活动过程中不同幼儿的需求和促进原有基础上更好的发展还关注得不够,不能因材施教。
2.在抓住幼儿兴趣的同时,如何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在自己探究过程中能指导同事开展研究以及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解决问题。
七、课题研究的后期设想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以点带面,让自己与同事共同进步。
2.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不断进行认真及时的调查诊断。
3.将总结出的经验积极运用到实际的美术活动中。
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