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报将至警惕商誉减值暴雷个股

(2019-01-15 11:42:19)
标签:

股票

行情

细分

商誉减值

x

   近日商誉减值再度被市场广泛提及并关注,其实2018年末证监会就已经发文,提醒投资者警惕2018商誉减值“黑天鹅”!

   很多投资者对商誉减值可能还不太了解,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显示,商誉减值是指对企业在合并中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后,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即超额收益)的一种能力,是企业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按《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给出的定义,商誉就是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理论上的企业并购有折价收购、等价收购与溢价收购之分,但只有溢价收购才产生商誉。商誉减值就是收购不及预期,或投资收益大打折扣,或标的公司由预盈转为预亏,实际产生的财务亏损或减值就要记在上市公司帐上,且从利润中扣除。这就会造成上市公司业绩突然“变脸”,甚至会出现上市公司因连续大规模商誉减值而被“ST”,甚至出现退市风险的情况。

   这次A股商誉问题为什么被投资者高度关注?到底是不是黑天鹅?
   由于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及股权投资较为频繁,且很多并购过程中是溢价收购甚至是超高溢价收购,这其中不乏内部关联交易甚至利益输出,但没有被深查深挖也就不了了之,随即就产生了大量商誉。而收购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产业环境、经营状况、母公司或子公司有违法违规被查处处罚等各种原因,导致收购发起或被收购公司的业绩下滑不及预期或市场形象受损,这都将产生商誉减值,这从18年前三季度的报表中也得以体现,有些上市公司还主动发布了大规模商誉减值的公告。这些都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证监会公开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警示公告,对A股2018年年报可能发生的商誉减值向投资者郑重提出风险警示。按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8年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14484亿元,同比增长15.18%,在A股历史上首度突破1.4万亿元。

   不管怎么说,作为弱势的普通投资者经历了2018年的洗礼,大多数遭遇了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在新的一年里更不能再为过去一年并购投资失利或利益输出的上市公司所谓的商誉减值买单!
   
   投资无小事,操作须谨慎。感谢关注益启学,迎大家收藏转载,和更多股民朋友共同交流进步少走弯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