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2022-12-09 20:08:30)第四十二章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杜绝脱道、失理、弃法的意识行为,收拢汇集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抽象、概括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度越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知,得道、得理、得法;挫其豪锐(强横凶悍)戾气,化解其纷纠(纠纷;纷扰;祸乱);和光同尘,一切物质皆具有波粒二象性,有限真理和无限真理是辩证统一的,有限真理和无限真理既是相互渗透与相互包含的、又是辩证转化的,无限真理寓于有限真理之中,有限真理皆含有无限真理的成分、颗粒,无数有限真理的总和就是无限真理,万法归道,万物归道,统合万物,统一尘海,清澈透明啊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是为玄同。【玄同,玄德同道。玄德,玄同大道。《关尹子·九药》:“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凝寂:寂静,非常寂静;端庄镇定。邃深:深邃,幽深;庄严肃穆;精深。澄澈:清澈,清澈透明,清净而透明;清亮明洁;水清见底;明白。不可得:不可能;不可能有;空;无,无有。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出现的事情。不可能事件是概率论中把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而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一定为0。不可得,空之异名也。空:孔,空洞;大;虚空;空虚;虚无,空无;空无所有,无有;空其所有,引申为没有;空净;岑寂,寂静,幽静,清静;虚静之性;明净无挂碍;空明。虚空,真空也。真空不空。空无:指虚无之境;道的代指;谓一切事物的本体与归宿。空无:类空宇宙中,介于绝对的无和有之间的类,是动态的无和静止的有,二者的统一。空无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它揭示了世间万物,所共同拥有的一种属性——空无性。广义空无性:没有时空限制,一切事物都处于无和有的叠加态中。虚无,既可以理解为,又可以理解为无限。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虚空;空无所有;清虚之境;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憎。空虚:虚空;空无;空旷,虚无,空无所有;空幻;豁达;没有成见;亦喻朝廷。寂静,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清静:清净;玄同,玄同大道,玄德;清明归道,清明依归道,清明由道;为政清简,无为而治;安定,大平,太平;指心性纯正恬静;安静,不嘈杂,不烦扰。清明:清澈明朗;有法度,有条理;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空明:空旷澄澈;洞澈而灵明的心性;形容心性洞澈而灵明。洞澈:透明,清澈;清澈见底;明白透澈;通晓,透澈理解,透澈了解,澈底理解,澈底了解;通达事理,深入透澈了解事物规律;通达;形容为人光明磊落;十分明亮;虚空貌。透澈:通透澄澈;清澈,明亮;详尽而深入;对事情、情况、道理等理解或表达得详尽而深入。灵明:神灵,神明;精神;心灵;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通灵明敏;聪明,知慧。空旷:空寂;空寂广阔;指广阔的地方。旷:明;光明;明朗;广大之明;广大,虚空,明亮;空;空旷,空阔;宽广,宽阔;开阔;心境开阔,开朗,心境阔大;久。空寂:谓事物了无自性,本无生灭。】所以,不可能亲,不可能疏;不可能利,不可能害;不可能贵,不可能贱。无亲,无疏;无利,无害;无贵,无贱。无有亲、疏、利、害、贵、贱。所以,玄同为天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