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022-06-09 21:21:46)

第二十三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恃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着脚尖把脚后跟提起来的站不稳,横行不法的不行,亡道而自余妄见的不明白事理,亡道而自以为是的不彰明,亡道而妄自杀伐的没有功业,亡道而狂妄自大的不长善。其之于道而言,叫作自恃的、多余的、有害的妄为罪行。生物将厌恶之,所以有道者不居。

 

注释

企:踮着脚尖,把脚后跟提起来。企:(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跨:抬起一条腿越过、向前或往旁边移动。跨在此处指往旁边移动,指横行。横:粗暴而不讲理。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胡作非为,妄作非为;横着行走(多指螃蟹),喻肆行无忌。

自见:主观,余见,私见,自以为是,妄见,妄识。

余:我;己,自己。自余:自我,自己。

私见:自(己)个(人)的意见或见解;自(己)个(人)成见或偏见;个人的成见或偏见;个人的意见或见解。

主观:余见,自以为是;指人的认识主观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即主观性。

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即主观性。主观,是人的一种意识、精神,与“客观”相对。“主观”,就是观察者为“主”,参与到被观察事物当中。

自以为是:自认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及行为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为:以为,认为。是:对,正确(跟“非”相对);认为正确;遵从,以为法则。

脱道、失理、弃法的见识,就是妄见、妄识。不合大道的见识,即为妄见,即为妄识。

自是:己是;是自,是己;自以为是;亡道而是自,亡道而是己,亡道而自以为是。

是:(1(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3)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4)此,这。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

5)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例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谬误的)

6)订正。如:是正(订正;校正)

7)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8)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10)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例如:屋外是寒风凛冽,屋内是暖意融融。

11)表示存在。如:房前是池塘,屋后是山。

12)表示适合。如:来的是时候。

13)像;似。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14)表示肯定。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

15)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如:见微知著是(因为)知常明事理。

16)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国策;国家大事)。

17)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彰:明,彰明,彰显,显扬。

伐:(1)通“阀”。功劳,功业。(2)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3)攻伐,讨伐,杀伐。

矜:自尊,自大,自夸。长善:增长美德。

余恃赘行:自恃的、多余的、有害的罪行妄为。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自我,自己;多余,剩下,剩余;多余的,剩下的。

恃:依赖,依靠,凭仗;持,矜持。

自恃:自负;依靠自己。

自负:自许,自以为了不起;枉自辜负;自己承受。

赘:多余,没有用;多余的,没有用的;累赘;使受累赘;祸害。

累赘:拖累;(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使人感到多余、麻烦的事物。

拖累:连累,牵累;使受牵累。

物或:物将;生物将;生物领域,生物域。

或:(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yù】

2)有,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3)國。或”是“國“、“国”的初文。如:大或(大國)。

4)域。域的古字是“或”。

5)将。将:或。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