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七章

(2022-05-30 21:18:35)

《道德经》第七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廖、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法道,地法道,天法道,道法道,道法自然也。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或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译文

有物浑然一体、自然生成,在天地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寂廖、独立、守恆,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本体、始基、本元、本原、本源)。我未知其名,勉强称其字为“道”,勉强为其命名为“大”,大则行,行则邃,邃则依皈。人效法道,地效法道,天效法道,道效法道,道是道。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自然界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注释

寂寥:(1)空虚无形。《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

3)空旷;高远;辽阔。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独立: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或他人而自立;谓国家、民族或政权不受外界统治支配。

独立,是指单独的站立或者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

意识形态领域:一个独立的人,指其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但人类是群居动物,一般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只能说某个人有独立的能力。一个独立的国家,指其统治和管理的权力由该国家的人行使。

殆:(1(形声。从歹( è),台声。本义:危险)

2)同本义。殆,危也。——《说文》

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韩非子•三守》

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乃无从起。——《韩非子•扬权》

又如:殆危(危险)

3)困乏;疲惫。

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向注:“疲困之谓也。”

4)假借为“怠”。

怠:(形声。从心,台声。本义:懒惰);懈;怠慢,慢怠;疲倦,倦怠;使……懒惰;轻漫;骄傲不敬重。

怠慢:懈怠轻忽;轻慢不敬,冷淡。慢怠:轻忽怠惰;犹怠慢。轻忽:不重视;不注意;轻率疏忽;轻视忽略;轻率随便。懈怠:松懈懒散;怠慢不敬; 松散怠慢。

慢:(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没有礼貌);怠慢;放纵,没有节制;通“谩”,欺骗;惰,懒惰;骄傲,傲慢。

懈:(形声。从心,解声。本义:松懈);怠;疲困;松散。

强:勉强。勉强:能力不够,还尽力做;牵强,理由不充足;将就,凑合。

逝:行;去;往;之;适。

行:功夫,本领;走;出游;路程;经历;言,说;离开;返还;出动;流动;流通;通晓;巡狩,巡视;做,从事;施用;赏赐,授予;降下,降落;降旨,发下旨意;旧时官吏署“行”字于文案纸尾,表示照准实施;向下签发公文或命令;可以;成功;成功;事物的发展规律;品德,表现;能干;将要;正,方;又,也,再;即;事情;事迹,举止。

往:(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彼此间来往;归向。

之:出,生出,滋长;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适:(形声字。从辵(chuò),从啇,啻(chì)声。“啇”义为“看准的”、“照准的”。“辵”与“啇”联合起来表示“往目标方向走”。本义:走向目的地);归向;符合,适合;节制;舒适,满足;正好,恰好。适从:归从,跟从,依从。依从:同意;听从;顺从。适当:合适;恰当。适度:适合要求的程度;适当。适宜:合适;相宜。

逝,往也。——《说文》

逝,行也。——《广雅》

行,道也。——《说文》

行者,成也。——《鬼谷子》

往,之也。——《说文》

之,适也。——《广雅》

适,之也。——东汉•许慎《说文》。

适,往也。——《尔雅》

远:邃,深邃;深远;玄远;远奥,深远玄奥。

邃:深,深远;精通,深晓;精深,精深的。

深:大,重大;历时久;玄妙,深奥;深刻;幽深;幽静;茂密;深远;深厚;亲密;深重;厉害,严重;很,甚;深入、彻底、周详的研究;测量。

精通:精诚所至,通达感应;透彻通晓;深刻的理解,熟练的掌握。《庄子•刻意》:“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於天伦。”《吕氏春秋•精通》:“圣人南面而立,以爱利民为心,号令未出而天下皆延颈举踵矣,则精通乎民也。”《淮南子•览冥训》:“遭急迫难,精通於天。”

深晓:精通;详细了解;详知。

精深:(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精湛高深;精熟深通;精微深奥。

深邃: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的距离大;深远;幽深;精深;深奥;深沉。

玄远:玄妙幽远;指深远微妙的哲理;犹久远;(言论、道理)深远。

远奥:深远玄奥。

玄奥:玄秘深奥。玄宗:指道家道的深奥旨意。

《晋书•张华传》:“天道玄远,惟修德以应之耳。”

《文选•王俭》:“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李周翰 :“玄宗,道也。”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

反:通“皈”,皈依,依皈,归依,依归;反省;往返于……之间;通“返”,返回,回归;回报;复命;复朴;返本归元,返朴归元,返朴归真。

反省:反思,检讨;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

检讨: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作自我批评;检查研究;查核,整理;总结研讨。

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又译为反省、反映。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

皈,同“归”。归:皈;还给;归还;返回,回来;趋向;归向;依附;皈依,归依;依皈,依归;合并;归属;归到一处,集中于一个地方;由(谁负责);属于(谁所有)。

皈:归;还给;归还;返回,回来;趋向;归向;依附;皈依,归依;依皈,依归;合并;归属;归到一处,集中于一个地方;由(谁负责);属于(谁所有)。例如:皈投(归依投靠);皈投(归顺;投靠);皈诚(归附;诚心归依);皈依道法(身心归附道教;亦称皈依道教);皈心(诚心归向)

依皈:依归;出发点和归宿;依托,依靠;尊奉,遵循;皈依,归依;目的;宗旨。

依归:依皈;出发点和归宿;依托,依靠;尊奉,遵循;皈依,归依;目的;宗旨。

皈依:归依;谓身心归向﹑依托。归依:皈依;依归;归向,依从;投靠,依靠,依附。

归向:归依,趋附;指趋附的地方。归向,指归依;对某一特殊方面、状态、性质或行动的倾向或趋势。

依归大道:依皈大道;趋向大道;依道,归道,皈道;皈依大道,归依大道;依托大道,依靠大道;尊奉大道,遵循大道;循道循理循法,奉道奉理奉法。

依皈大道:依归大道;趋向大道;依道,归道,皈道;皈依大道,归依大道;依托大道,依靠大道;尊奉大道,遵循大道;循道循理循法,奉道奉理奉法。

复朴:恢复真朴;履行大道,实践大道,实行大道。复:履行,实践;规律,法则。朴:本性;本质;规律,法则;道。

返本归元:依皈(归)大道,与道合一,同道合一。

道为宇宙万物的始基,道为天下母,道为万物母,道为大,道为大宗,道为大本,道为元炁,道为冲炁,道为本元(本原、本源),道为始有,道为无有,道为无(在数学上,可以用“”表示无),道为一,道为大一,道为场,道为夷希微,道为始主,道为万物之奥主,道为象帝,道为谷神,道为恆,道为无名之朴,道为本体,道为自在之物,道是自然。道是自然,道是自是;惟道可自然,惟道可自是!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及其法则。“道”是道家喆学的重要范畴,以之为卋界的本原、本体、本质、法则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

法:(1(会意。从“水”,上善若水,上德若水,表示法律、法度若水德道;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法律;法度)

2)法令;规章;制度。如:法制(法令制度)。

3)规律;常理。

窃计两淮户口不减二十万,聚之使来,法当半至,犹不减十万。——辛弃疾《议练民兵守淮疏》

4)规范;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如:取法乎上(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等)。

5)方式;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6)合法,合法的。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7)仿效;效法。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法道(效法自然,效法大道);法循(效法遵循)

8)守法。如:不法(不守法;不合法;违反法律的;违反法律的意图或行为)。

9)依法处治。如:将法(将依法处治)。

或:(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从戈。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

2)古文字中,“國”字从口从或,究竟是“口”还是“或“为原形,众说纷纭。或,yuhuo,从口(人口)从一(疆界)从戈(守卫城池)。或和域、國、国是古今字,本义疆域、国;借指某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或”是“域”、“國”的本字。或读音:yù。造字:形声。从囗,从弌(y)。字义:【动】边防巡逻。守卫国境。【名】国防。边防。解释:弌义为“持戈巡逻”。囗指“国家”、“四境”。囗与弌联合起来表示“持戈巡逻在边境线上”。转义:读音:huò。字义:不确定。不肯定。不一定。或者。解释:边境巡逻,遇到敌情,具有不确定性,故本字在读音为时,表示一种“或然性”、“概然性”的概念,由此从实词转为虚词,衍生出“或许”、“或者”这一类表示“不能肯定”的词汇。当“或”的“军队守卫的疆域”本义消失后,再加“土”另造“域”代替。当“域”的本义消失后,又加“囗”另造“國”代替。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

3)自然界;天下;宇宙;寰宇;域;國。自然界:指宇宙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通常指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广义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关于大自然——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科学,而这些科学的分支学科是非常多而繁杂的,如:生物科学又可分为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三大学科;再而又可以分出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各学科交叉又会衍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结构生物学等等。

天下: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人世间,社会上;全世界,所有的人;自然界,天地间。天下的近义词:天地、六合、寰宇、宇宙、世界、全国。天下,是东亚民族对宇宙的专有概念;字义上的意思为“普天之下”,没有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过,也有不同的用法,用来形容某一种地理概念。天下是语境可以不断扩展的词。天下之概念,伴随一定的秩序原理,就像自己的欲望广阔无边的宇宙观。寰宇:犹天下;旧指国家全境,今亦指全世界。寰宇,指整个宇宙、整个空间。寰宇是语境可以不断扩展的词,是一个极其抽象,范围极广,读来磅礴雄伟的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理解道德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