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2021-08-25 13:02:37)

CI碳质球粒陨石确实是陨石中的奇葩。

CI碳质球粒陨石的元素组成和太阳基本一致(这里指非挥发性元素)

很难想象这么一坨黑乎乎的石头(CI碳质球粒陨石穿过大气层后形成的熔壳是黑色,敲开后内部的基质还是黑色)和太阳有着一致的元素组成吧。但事实确实如此。它和所有太阳系物质一样,都来自于太阳星云,但它经受的热变质程度很低,保留了最原始的形态和组分。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黑不溜秋的Ivuna碳质球粒陨石(CI1)

CI碳质球粒陨石被看作是研究太阳的绝佳材料——我没法挖一块太阳来研究,但如果我有一块和太阳成分相似的陨石就好办多了。

下图横坐标为CI碳质球粒陨石的元素丰度(原子个数/10^6 Si),纵坐标为太阳光球层元素丰度(原子个数/10^6 Si),实线为非挥发性元素的太阳丰度,圆点为具体元素种类。可以看出CI碳质球粒陨石与太阳的元素组成十分相近。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CI碳质球粒陨石也比它的碳质球粒陨石“兄弟们”在元素组成上更像太阳。

注:下图H、L、LL是普通球粒陨石。EH、EL是顽辉石球粒陨石。C开头的是碳质球粒陨石。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被圈出来的是CI碳质球粒陨石的数据,不难发现CI型陨石在元素组成上和太阳十分接近。

CI碳质球粒陨石虽然被分类为球粒陨石,但内部却没有球粒结构。

注:球粒陨石的“球粒”指的是陨石内部的球状硅酸盐结构,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目前发现的陨石中,有约95%的陨石属于球粒陨石,在这些陨石的切面上可以观察到球状结构。球粒的直径约为0.1~4毫米。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普通球粒陨石的切片,可以观察到球粒结构。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这是CM2碳质球粒陨石Murchsion的切面。可以看到球粒结构

Murchsion碳质球粒陨石,CM2。图片来自世界陨石数据库

下图是CV3碳质球粒陨石Allende的切面,可见球粒。注意样本中部不同于球粒的包裹体,这是CAI(钙铝包体),是由高熔点氧化物组成的强难熔矿物,主要存在于CV3碳质球粒陨石中。

注:钙铝包体的矿物学特征很复杂,主要由钙镁铝氧化物、尖晶石、钙长石等组成。在钙铝包体的矿物中,研究者发现了过量的Mg-26。这表明同位素Al-26曾经存在于钙铝包体的矿物中,并衰变成稳定的Mg-26。由此证明了Al-26在原始太阳星云中作为原始同位素存在。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中部偏左的不规则白色CAl包体。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这是CI碳质球粒陨石本尊——没有球粒,结构疏松。

下图是各种类型陨石的球粒、基质、难熔包体(CAI-AOA)、金属的丰度表。CI型陨石的球粒丰度远小于1%,可以说几乎没有球粒了。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CI碳质球粒陨石结构疏松,极易崩碎,大多数在大气层中就解体成小碎片了。加上自然条件下很快就能被风化成渣渣。这两点也是CI型陨石只在南极发现而且极其稀有的原因。

世界陨石数据库中关于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记录只有九个,其中四块在南极发现,不在南极发现的五块均为目击陨石。关于这几块陨石的详细数据可以查询陨石数据库lpi.usra.edu/meteor/met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CI碳质球粒陨石的含水量约为18%-22%,对于陨石而言可以说相当高了。

有必要说明一下,其实碳质球粒陨石最显著的共性并不是含碳量高,而是含水量。几乎所有碳质球粒陨石都含水,这些水与陨石中的橄榄石和辉石等反应,形成水合硅酸盐矿物。

根据岩石学分类,3型陨石是最原始形态,内部球粒特征最明显。4、5、6、7型陨石的热变质作用逐渐增强,球粒特征减弱。2、1型陨石的水蚀变逐渐增强。而CI型陨石全部属于1型,所以其内含水矿物相当丰富。(主要是蛇纹石、黏土等)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注意CI碳质球粒陨石,岩相分类为1型

注:3型陨石是最原始的陨石,热变质程度最低、球粒特征最明显。4~7型陨石的热变质强度逐渐升高,球粒特征逐渐减弱。

简单举两例作为对比。

L3型普通球粒陨石Aba Panu的球粒特征。图片来自陨石数据库Entry for Aba Panu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热变质程度低,球粒特征明显。

L5型普通球粒陨石Etter的球粒特征,图片来自陨石数据库Meteoritical Bulletin: Entry for Etter

热变质程度高,球粒特征不明显。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绝大多数陨石的密度大于3,但CI碳质球粒陨石的密度只有2.2,是典型的“骨质疏松”。

没有球粒的碳质球粒陨石“CI”

绿色的是几种常见的地球岩石,红色的是陨石。注意CI碳质球粒陨石的密度。

上图中也能看出多数陨石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大,测定密度也是判断陨石的方法之一。(注意是作为粗略判断的依据而不是鉴定证据)

作为碳质球粒陨石,CI碳质球粒陨石和其他多数碳质球粒陨石一样,拥有百分之几的含碳量。如Ivuna(CI1)陨石的含碳量为3%-5%。

最后说明一下,CI碳质球粒陨石由C(代表碳质)+典型成员Ivuna的首字母命名。Ivuna比较稀有,目前关于CI1碳质球粒陨石的科研工作,包括与生命起源有关的科研工作大多是围绕发现量稍多的Orgueil(CI1)陨石开展的。

参考

[1]Jamie E. Elsila, José C. Aponte, Donna G. Blackmond, Aaron S. Burton, Jason P. Dworkin, and Daniel P. Glavin . Meteoritic Amino Acids: Diversity in Compositions Reflects Parent Body Histories. ACS Central Science 2016 2 (6), 370-379. DOI: 10.1021/acscentsci.6b00074

[2]ncbi.nlm.nih.gov/pmc/ar

[3]lpi.usra.edu/books/MESS

[4]en.m.wikipedia.org/wiki

[5]Recommended classifications

[6]en.wikipedia.org/wiki/C

编辑于 2020-11-07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