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陨石博览会的重要看点是专家讲授课。我们喜欢陨石的人如果仅仅停留在如何辨识陨石上,显然不能够的。我们要从陨石爱好者逐渐成长为一个陨石专业爱好者。我们要从陨石专家身上学习陨石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实事求是态度,了解更多关于陨石的来龙去脉。这次的陨石博览会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本次国外专家授课所用课件皆为英文制作,虽然有些深奥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但各类不同深度的文章,让爱好者能够各取所需。精彩的课后互动环节,星友们还踊跃的提出了许多问题。
文章最后部分刊登徐伟彪教授《简单易行的鉴定陨石方法》课件。

本次论坛专家讲授的精彩内容:
问答精选
下面是提问环节的部分问答,小编根据现场翻译整理,有些词汇双方理解或有偏差,请理解!
问:为什么要研究陨石?
答:陨石对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生命起源、空间科学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问:碳质球粒陨石更接近原始星云和原形成太阳物质,为什么碳质球粒陨石中的CI类却没有球粒?
答:原始形成时是有球粒的,后期受水蚀变影响球粒消失。
问:H3型球粒陨石为什么比L3型的少?
答:有很多原因。热源问题,如冲击变质或衰变因素;陨石母体大小等等。
问:陨石的空爆高度一般距离地面高度多少?
答:20-30公里。
问:陨石分类中新加入了H7、L7,它和H6、L6有哪些显著区别?
答:有的学者这样分类,科学界意见还没有达成一致。但7型可能由于热变质或冲击变质较强导致的。
问:球粒陨石孔洞成因?
答:可能形成陨石的物质体积收缩,但很少见到过这样的。陨石内部空隙在微米级别,肉眼较难看到。

问:2008TC3那次事件降落的陨石,有些内部矿物成分上不相同,什么原因?
答:比如月球陨石撞击事件频繁,月表会产生各类陨石碎屑,这些碎屑可能会在大的陨石撞击时残存在新陨石体中,就可能造成有些陨石成分不同。
问:同种陨石出现不同矿物成分,该如何分类?
答:这要多标本数量研究,做综合分析。这种情况也有,但较少,希望大家提供这类标本用来研究。
问:中铁陨石形成模式?
答:两个不同物质含量的星体相撞导致,产生熔融分异,可能是这样的。
问:球粒陨石中的铁镍金属颗粒中是否有维斯台登纹理?
答:有。

问:陨石降落熔融时的表面温度多少?
答:2000-2500摄氏度。
问:太湖坑进展?
答:炒作大于实际研究意义。要真是,很多年了现有技术应该早有结果了。
问:雷公墨散布区为何这么大?
答:无确切研究和答案。
问:陨石中为什么镍总和铁共存?
答:镍属于亲铁元素,且熔融温度较接近,所以常一起共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