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在天山-1
心在天山-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513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水日报】庆元陨石之谜揭秘

(2020-04-15 21:02:58)




【丽水日报】庆元陨石之谜揭秘
  http://www.zgqy.zj.cn 中国庆元网   2010年12月06日 16:06 http://qynews.zjol.com.cn/qynews/images/print.gif 
http://qynews.zjol.com.cn/pic/0/12/18/07/12180716_526251.jpg

村民在小溪里寻找“陨石”。

 

http://qynews.zjol.com.cn/pic/0/12/18/07/12180717_431192.jpg

“庆元一号”。(本图片来自yeweiling627博客)

  前不久,有个消息在庆元坊间传开:庆元县松源镇下滩村的小溪里发现了不少“陨石”,更重要的是这些“陨石”很值钱,可与黄金媲美,在国外每克可以卖到20—50美元……

  一时间,挖石人蜂拥而至,有背锄头的,有扛钢钎的,最后还有人开来了挖机,小山村沸腾了,最多时有上百人同时开挖,似乎谁都不想错过这发财的好机会。

  有人开着挖机来挖“陨石”

  11月30日,记者赶到了庆元县松源镇下滩村。在村口,一根栏杆挡住了车子的去路,这是村里阻止挖石人设的一道关卡。50多岁的村民姚良库是村干部指派来的专职“守关人”,不允许挖石头的车辆和带钢钎等工具的人进入。

  在关卡旁挂了一块“通告”牌,大致意思是最近很多人来村里的小溪挖采“陨石”,严重污染了村民生活用水,破坏了水渠堰坝,影响了农业生产,为此禁止任何人挖采“陨石”。

  “前段时间来挖石头的人很多,每天都有一百多人,他们一袋一袋背去。有的人还开来了挖机等大型机械进行挖采,整车整车往外运。”姚良库告诉记者,直到庆元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村委会在这里设卡禁止挖采后,来挖采石头的人才少去。

  记者沿着溪边的道路往上游走,发现小溪里到处都是寻宝人挖过后的痕迹,满目疮痍。

  姚良库指着小溪里的一处水坝说:“水坝上的石头都被挖去了不少,破坏了稻田今后的灌溉,村民阻止不了,最后还是打了110,民警来了才阻止住。”

  在离村子1000米左右的地方,公路被挖了一个大坑,破坏了三分之一的路基,已经影响了通车。姚良库告诉记者,从村头开始沿溪而上的3公里溪道,都已经被人疯狂地寻找挖采。

  在小溪里,记者依然见到有人在找“陨石”,无一例外的是他们手里都拿着磁铁。他们不愿透露姓名,都称自己是第一次来挖,也不知道值不值钱,只是觉得好玩。

  在路上,记者还遇到年逾六旬的练正齐夫妇,两人各背了一袋石头,显然有了较丰厚的收获。他们是从相距约8公里外的同济新村骑电动三轮车来的。练正齐告诉记者,他也是看到村里有人来挖石头,所以就叫上老伴一起来了。为了挖石头,夫妻俩还准备了方便面充饥,从早上八点开挖,直到下午三点才回家。

  “来挖陨石的人辨别‘陨石’的方法基本有三点,一是‘陨石’的颜色比较黑;二是能被磁铁吸住;三是相同体积的‘陨石’比普通石头要重。”说起这些,姚良库俨然也成了“专家”。不过他也并不确定这些到底是不是陨石,因为曾经有一位老板想到村里开采石头生产花岗岩,后经检测发现这里的石头含铁量很高,不适合做花岗岩,便放弃了。

  庆元奇石爱好者发现“陨石”

  在下滩村,部分村民告诉记者,有人告诉他们这些石头很珍贵,很值钱,有的人说在国外每克可以卖到20—50美元不等,有的人说有一块石头价值上亿元。然而,大家都无法确切地说清消息的来源。那么,到底是谁认定这些石头是“陨石”呢?

  在当地同行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最先发现“陨石”的庆元奇石爱好者吴希球。

  年近五旬的吴希球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喜欢绘画、根雕、盆景,从小就和石头结下不解之缘。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开始收集奇石。

  2008年1月的一天,吴希球在庆元县五大堡乡一处小溪沙滩上看到散落着几块大小不一的黑石头。这几块石头表面漆黑,重量约30到40公斤,其切面也是漆黑,像是被烧焦的,且石体呈黑、褐、白等多种颜色混合,重量比其他的石头重。此外还有很多石头碎片散落在周围。更奇怪的是,方圆几十米之内,有很多石头及峭壁都被染成黑色。

  吴希球甚是好奇,于是他就捡了几块“黑石头”带回家中。随后找到同样爱好奇石的好友黄伟,两人猜测是不是和陨石有关。于是,他们马上上网搜索关于陨石的资料,发现“南极陨石”同这几块黑石头非常相似。

  吴希球捧着石头,仔细查看,暗下决心,一定要弄清这石头的真面目。

  “我到过很多部门,请他们帮忙鉴定,但一直都没结果,有的还说庆元不可能有陨石。”吴希球无奈地说。

  2008年3月24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南丹陨石的纪录片。吴希球一边盯着电视,一边看着自己的石头对比,认定这就是陨石。第二天,他马上去了发现陨石的地方,按照电视上的描述,再次实地察看现场,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在网上,吴希球还认识了中国陨石文化交流会组委会秘书长徐淑涛等人。2010年5月,他收到了中国(临沂)第二届陨石文化交流会的邀请函。于是,他带着“陨石”样品前往山东,并将样品交给了徐淑涛,请专家鉴定。

  5月20日下午,徐淑涛在会上宣布:“吴希球先生所带的样品经专家鉴定,为陨石——浙江庆元陨石。”

  “陨石之说”遭受质疑

  吴希球带着这一结果信心满满地回到了庆元,经常带着放大镜、指南针等奔走于山涧中,他要找到大陨石,同时研究陨石爆炸点及陨石坠落走向。

  庆元的陨石爱好者则找到了重达2180千克的“陨石”,称其为“庆元一号”,花大力气将它搬回了城里。

  然而,庆元发现陨石的消息传开后,还是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为了更好地证实自己发现的就是陨石,吴希球和当地一些陨石爱好者请来了包括徐淑涛在内的中国(临沂)陨石文化交流会组委会共五名相关人员。

  徐淑涛等人到庆元境内下滩村和杨楼村两处“陨石”陨落区考察后,初步确认这两个区域是以石铁陨石为主的陨落区。

  11月15日,他们出具了《庆元县陨石陨落区考察情况》的报告,其中写到:“依据国际通行陨石鉴定的六条标准,科考组认为,该地区自2008年以来陆续发现的陨石,包含有金属类和非金属类两大系列。其中金属类的以石铁陨石为主,在2010年5月中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临沂)陨石文化交流会上,经陨石鉴定专家小组7人和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确认,浙江代表吴希球先生参鉴的4件陨石样本,被命名为庆元铁陨石……”

  在该考察报告中,称在庆元发现的重达2180千克的“庆元一号”石陨石超过了1976年我国吉林一号石陨石的单体总重1770千克,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庆元县陨石陨落区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浙江省的空白,还改写了世界范围内单体石质陨石重量的历史记录。

  在考察报告上,签有徐淑涛等五人的名字,还盖有“中国(临沂)第二届陨石文化交流会组委会陨石鉴定专用章”字样的印章。

  此事经庆元、丽水有关媒体报道后,在庆元群众中引起了轰动。坊间很快就传出了陨石很珍贵、很值钱的消息,相继引发了群众争相挖采“陨石”的场面。

  记者在庆元的论坛上看到,有的网友对庆元发现陨石表示高兴,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网友“独在他乡”认为,徐淑涛等人是用铁矿石冒充陨石,在网络上兜售假陨石的冒牌专家。认定陨石,应该要有具备鉴定资质的科研机构说话才算数。

  为此,徐淑涛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博文《庆元陨石陨落区发现刺激了谁?》作出回应:“我们本来就是民间陨石社会团体,合法注册的社团。我们隶属于临沂观赏石协会,这是事实。我们组织全国陨石爱好者每年定期与不定期交流陨石文化也是事实。我们都是陨石收藏者、爱好者,我们弘扬陨石文化适应了形势的要求,符合国家和个人的利益,我们问心无愧。至于我们的陨石专家身份却不是我们自封的,那是广大陨石爱好者给予的,是各界朋友授予的……庆元陨石考察是应我们陨石爱好者的邀请而去,也是第二届中国(临沂)陨石文化交流会议的延续。我们提交给朋友的是考察报告,是对陨石发现地的考察与确认,对于庆元一号石陨石的认定也是初步的,成分检测结果你没有资格知道……”

  在采访中,吴希球向记者坦言,徐淑涛等专家是他和陨石爱好者凑钱请来的。

  专家称陨石经济价值不高

  在庆元群众争相挖采“陨石”事件发生后,庆元县国土资源局和松源镇政府邀请了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李海亭一行前往下滩村进行实地察看。

  在现场,专家察看了下滩村这一区域的地貌地质特征,并采集了部分石头样本。由于很多所谓的陨石已经被人挖走,现场受到破坏,也给调查造成了影响。李海亭说:“该区域部分石头表面乌黑,存在因高温高压形成的环带,是不是陨石还需要进行化验后才能确认。”

  对于有人传言这些石头很值钱,在国外每克可以卖到20—50美元,李海亭坦言:“我们国家有很多陨石,陨石对于行星活动情况、天体的成分等方面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判断一些小行星原来的活动情况,原来天体的成分,对研究我们地球的起源有一些价值,但并没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不可能作为玉石,收藏在家里没有多大意义,不需要去炒作。”

  目前,庆元发现的到底是不是陨石,还有待化验结果。不过,并不像传言中那样值钱,这是肯定的。

  本报记者 叶海林 陈炜芬

科学结论敬请观看:我院吕惠进教授做客央视 解密庆元“飞来怪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