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常见的种类及特征

陨石是指从星际空间穿过大气层烧蚀后到达地表的流星体残核。陨石的形态多种多样,个体大小不等,陨石表面一般都有一层很薄的(小于1毫米)黑色或者深褐色的熔壳,是陨石在大气层内降落过程中由于高温使表面熔化,在速度降低时冷却凝固而成。
陨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间,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陨铁密度为 7.5~8.0,主要由铁、镍组成。陨铁石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密度在5.5~6.0间。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7/13d2dca032324cd39a9f59a77c5e5a92.jpeg
鉴定一块样品是否为陨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观察表面法。首先陨石一般是呈不规则的形态,其次陨石在降落过程中穿过大气层发生摩擦产生高温,因而陨石表面有燃烧过形成的一层黑色熔壳以及气流摩擦留下的气印,同时还具有流纹或流线构造。
2、吸铁石是实验法。陨石基本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石陨,石铁陨石和铁陨石。其中石陨石的磁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小,不容易被磁铁吸引。而石铁陨和铁陨中含铁量比较多,磁性则比较强。
3、观察球粒法。球粒陨石的新鲜断面上一般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细小的球粒及球粒之间的基质,并可见到Fe-Ni金属及陨硫铁。铁陨石如用含2%浓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蚀铁陨石抛光表面,则可显示维氏台登构造。陨石的结构致密,不可能具有泡沫状,多孔的或炉渣构造等构造。
4、成份检测法。陨石由于含有Fe-Ni金属,比重一般大于地球的岩石(一般2.7g/cm),陨石比重至少3.3g/cm。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7/c1193a345f784557aaa329be866f4e1b.jpeg
石陨石是坠落最多的一类陨石。主要或全部由硅酸盐矿物,特别是铁镁硅酸盐组成的陨石的总称,其中金属铁镍含量低于30%。根据岩石结构有无球粒存在而分为球粒陨石和非球粒陨石两大类;根据整体化学成分,球粒陨石被分为碳质球粒陨石、普通球粒陨石和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三类。非球粒陨石的第三级分类也是根据化学(矿物)组成进行的,岩石(矿物)含钙量高的叫富钙无球粒陨石,含钙低的叫贫钙无球粒陨石。石陨石的成分和外表都很像超基性岩,密度为3~3.5克/厘米^3。它在野外易被误认成普通地球岩石,所以虽其陨落数量很大,占总坠落数92%以上,但寻获数只占全部寻获陨石数的56.3%。
石铁陨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7/ca060dd8947d463bb8b2509b471a464d.jpeg
石铁陨石由铁、镍和硅、酸、盐矿物组成,铁镍金属含量30至65,这类陨石约占陨石总量的1.2,故商业价值最高。该类陨石含铁70%以上,其次为硅、铝、镍,主要矿物有锥纹石、镍纹石、合纹石等,次要矿物为陨硫铁、铬铁矿、石墨等。石铁陨石根据起内部的主要成分和构造特点分为:橄榄石石铁陨石(PAL)、中铁陨石(MES)、古铜辉石——鳞石英石铁陨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27/e0c4f6e6b7a34616b0726bced65d658b.jpeg
十大陨石
名称 |
国家 |
重量(千克) |
陨落或发现日期 |
吉林 |
中国 |
1770 |
1976.3.8陨落 |
诺顿 |
美国 |
1138 |
1948.2.18陨落 |
陆格亚立特 |
美国 |
564 |
1891年发现 |
巴拉哥尔 |
美国 |
372 |
1930.2.17陨落 |
皮席波尔 |
芬兰 |
330 |
1859.3.2陨落 |
许格顿 |
美国 |
325 |
1727年发现 |
奥汗斯克 |
俄罗斯 |
300 |
1887.8.30陨落 |
里亚金尼亚 |
奥地利 |
295 |
1866.6.9陨落 |
格劳费斯 |
美国 |
283 |
1961年发现 |
萨拉托夫 |
俄罗斯 |
221 |
1918.9.6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