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陨石大家族中,有一个陨石品种与众不同。其它陨石都是由无水类矿物构成,只有它是由含水矿物所构成。别的陨石所含的金属物、硅酸盐等物质与地球物质有明显的不同,而它却和地球上大部分岩石一样,主要由粘土类矿物构成。所以它结构松散,落到地球上极易破碎、风化和分解。除了南极和非洲大沙漠,人们在其地方很难发现它的踪影。
它更为特殊的是:这类陨石含有一些太阳系还末形成之前,天宇中就存在的一些物质。太阳凝集成星时就包含了这些物质,所以科学家们称这些物质为“前太阳颗粒”。
那么,这个与众不同的特殊陨石是谁呢?它就是“碳质球粒陨石”。
碳质球粒陨石中所含的球粒为毫米大小的无水硅酸盐颗粒。其基质主要由含水层状粘土类硅酸盐集合体或部分含水层状粘土类硅酸盐集合体构成。它不含金属铁纹石和镍纹石合金,或含暈极少。它同时含有金刚石、碳化硅和石墨等碳类物质,所以科学家们将其命名为碳质陨石。
在陨石学中,碳质球粒陨石有着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太阳部分物质的构成,太阳系类地行星和地球水的来源都可从中找到答案。
一.碳质球粒陨石的成因
太阳系形过程中,星云中的尘粒凝集成星时,由于太阳热辐射和太阳风的影响,星云中的水蒸汽不能对凝集成星的物质产生水化作用。所以,那时成星的球体都是由无水物质所构成。
太阳系星云凝集晚期,星云气压大幅下降,成星环境成为高氧逸度区。在气压下降的同时,温度降至极低。达到零下110度---零下160度。在极低温度下,星云中的水蒸汽变成了水冰。星云中的硅酸盐尘粒呈现非晶态。这些低温下非晶态物质,其原始物就是细粒无水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和辉石等。
太阳系星云凝集晚期,在低压、低温、高氧的情况下,星云尘粒和水冰凝集成星。在极低温情况下,已成非晶态的物质形成含水状的粘土类硅酸盐。在低压低温情况下,天宇中飘浮的一些太阳系还末形成時就存在的物质,也被水冰包裹着进入了星体。同时进入星体的还有星云凝集早期形成的无水硅酸盐球粒。这就是碳质球粒陨石的大致形成过程。
在天宇低压、低温和高氧逸度条件下,由水冰和硅酸盐物质构成的有水星体,被称为“星云的水化作用”。降落在地球上的碳质球粒陨石,就来自这些星体。
二.炭质球粒陨石中的主要矿物
1.前太阳颗粒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在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多种元素的特殊同位素组成有变化。这种组成变化无法用太阳系内部过程进行解释。对太阳系来说,这种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是太阳系形成时就固有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陨石内的各种矿物元素分离和测量技术越来越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科学家们将从碳质球粒陨石分离出的金刚石、碳化硅和石墨,确定为:太阳系未形成时就存在的物质,并命名为“前太阳颗粒”。
2.基质中的主要矿物
碳质球粒陨石中的含水矿物种类,主要是含水层状硅酸盐、氢氧化物和含氧盐。 碳质球粒陨石的基质中,粘土类层状含水硅酸盐矿物主要为蛇纹石、蒙皂石、云母和绿泥石
氢氧化物为羟镁硫铁矿、叠镁硫铁矿、水镁石、水铁矿。
碳酸盐为方解石、文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六方碳钙石、铁菱镁矿等。硫酸盐为泻利盐、六水泻盐、石膏、白钠镁矾等。
另外还有镍黄铁矿、陨硫铁、磁黄铁矿、方解石、尖晶石、顽火辉石、铬铁矿、钙长石、
赤磁铁矿、斜长石等等微量元素存在。
三.碳质球粒陨石的分类
碳质球粒陨石根据其热变质程度和名化学群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类。国际上是以英文字母“c”的命名方法。分为CI
、CM、CO
、CV四类。在这四类中CI不含球粒,但含有稀少的橄榄石、低钙辉石和透辉石颗粒。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能来自于水化了的颗粒。
四.小结
碳质球粒陨石的构成由于是以粘土类有水硅酸盐为主,所以结构松散,掉到地球上极易破碎和风化。地球上绝大部分岩石也是以粘土类矿物为主,所以人们很难在野外将碳质球粒陨石和普通地球岩石区分开来。
世界各国收集到的碳质球粒陨石,汇总统计大约有50多块。基本都是在南极和非洲大沙漠收集到的。1969年9月澳大利亚的亚茂契逊镇降落了一块目击碳质球粒陨石,内含有18种氨基酸。从此以后,世界再沒有目击碳质球粒陨石降落地球的报道。
碳质球粒陨石存世稀少,是陨石科研异常珍贵的标本。身在中华大地,我们收集到它的可能性极小极小。在人迹匆匆的地方,我们很难收集到碳质球粒陨石。就连我国的罕有人迹的沙漠地带,也很难搜寻到它的身影。因为我国的沙漠地带几千年前几乎都是绿洲,历史遗留的碳质球粒陨石也早以破碎风化。人们只能是目击陨石的坠落,否则很难收集到碳质球粒陨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