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陨石发现于舟山岛与普陀山之间的莲花洋畔,地理坐标为北纬30°1'5",东经122°19'52",因该区域在古今舟山地图上标有雷火地,又名普陀莲花玉、莲花洋雷火石。
散落在具有盆状花岗岩凹坑上的黑石头、铁石头与周围岛礁岩石明显不同。
一、国家立项研究过黑石头为古陨石
曾经在沈阳市东陵区发现同类黑石头,当时根据《地质学》界定为超基性岩(超镁铁质岩)。后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黄汲清等人推荐,并经当时的国家地矿部朱训部长批示,列入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项目。经过十几年的科学研究,沈阳市东陵区黑石头实为陨落体(古陨石)。1996年,由该项目研究所总工程师张海亭代表中国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论坛。199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通过了沈阳古陨石的科研成果,并颁发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书》。沈阳超镁铁质岩黑石头获古陨石认定,标志了超基性岩(超镁铁质岩)的陨落成因理论被正式确立,为与其相同的舟山黑石头(超镁铁质岩)陨石认定提供了科学依据,舟山陨石(古陨石)也因此名声鹊起。
二、历史记载:舟山降过陨石雨
据唐恩鹏(北京古宫博物院执业人员)介绍说:在《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陨石分册》中,记载着舟山陨石雨事件。经查阅,《定海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七月十七夜,(定海)东南大小星乱落于海,少顷西北亦然”。现定海区马岙镇博物馆陈列的镇馆“陨石”就是舟山黑石头(超镁铁质岩),当时由诸葛胜状老师根据历史记载送检认定的。
三、舟山黑石头的陨落特征
在舟山超镁铁质岩黑石头中,比较符合陨石特征的是石陨石(古陨石)和石铁陨石。
石陨石(古陨石)呈墨黑或灰黑。在熔壳的脱落部位,肉眼可见橄榄石、辉石等硅酸盐矿物以及毫米大小的球粒。观察新鲜断面,有闪烁的白色金属微粒,裂隙间有棕红色锈迹。大多具有不规则形态和圆滑边缘,有些具有被大气层燃烧熔蚀的核桃纹,或者有被大气层磨擦灼伤的痕迹,少数整块石头未见蛇纹化蚀变,磁性相对较强,保持着未经熔融分异的原始球粒结构和原生块状构造。
无论是熔壳、气印、磁性,还是矿物成分、球粒结构、金属微粒等都符合石陨石特征。
石铁陨石典型颜色为银灰色,具有强磁性。形态多变不规则,大多呈棱角可辨的钝圆多面体状,也有呈椭球体状、扁球形,有些还保留着薄薄的熔壳,给人以油性的感觉。某处凸出部位硫化物与熔壳交融粘合,有着润滑的气印或熔流线。新鲜切面呈银白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主要矿物为橄榄石、辉石和铁纹石、镍纹石,少数具有六面体、八面体金属结晶结构或维斯台登图像构造等陨石标志性特征。
徐伟彪在《天外来客-陨石》中描述:“石铁陨石的基本特点:主要矿物是橄榄石、辉石、长石和金属矿物(铁纹石和镍纹石),地球上没有类似的岩石,鉴定和分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四、专家结论:舟山黑石头是陨石
大多陨落地学专家考察认为,地球岩浆挤出难以形成气印和熔流纹构造,假如为极其罕见的超基性岩浆(超镁铁质岩)地质喷发事件,应具有明显的火山喷发特征,并能找到火山熔岩流或其它火山喷发岩屑。舟山至今没有发现,印证了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江山多娇第4集的解说:“通过专家考察发现,普陀山虽然灵秀万方,虽然在海中拔地而起,但它却和火山喷发没有直接的关系”。张海亭也在《沈阳古陨石》一书中阐述:“这种陨落特征的超镁铁质岩,将其恢复为陨落成因则证据确凿”。
据此,专家结论:应是地球蛇绿岩套岩浆携带上来的地外原始物质碎块碎片(古陨石);或者是早期陨落覆盖的,后因地壳断裂、地层抬升暴露的陨石。
随着国家科研机构和社会学术组织的深入研究,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依据。正如张海亭预略:“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具有陨落体特征的超镁铁质岩,一定会被恢复其陨落体或古陨石的本来面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