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参考书、面试经验
标签:
参考书考研考验真题 |
北大教授、北外教授、人大教授、中财教授、社科院教授联合创办
目录
一、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6大注意事项
二、MPA考研复试参考书及复试范围
三、MPA复试历年真题解读
四、MPA复试答题技巧指导
2020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6大注意事项
根据育明教育过去12年对1000多为考研学员的分析发现,大多数考研考生在复试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准备时间太晚。最佳的准备时间是2个月左右,最好是初试后就开始准备,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在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调剂越来越难,没有充分的准备很有可能会导致考研功亏一篑,另一方面是因为复试的比重越来越高,尤其是复试中又有笔试,还有听力、口语和面试,如果等到分数出来,很有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了。未来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调剂越来越难,希望广大考生提前准备复试,相关MPA复试课程可以在“腾讯课堂”中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观看相关课程。
问题二:傻等复试信息。其实自从201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招考复试进行了相关改革之后,未来几年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大家参考2019年复试的相关信息(包括复试笔试参考书、复试人数等)即可,希望大家在估分后尽快联系育明教育咨询师,开始复试课程的指导。尤其是报考会计硕士(MPAcc)、计算机、北外、北语等院校的考生,复试的比重占到了50-60%,如果不提前准备,复试的内容根本复习不完。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对于我们初试一对一的学员,我们都是建议初试后就开始备考复试。
问题三:复试资料单调。复试阶段要提交很多材料,尤其是个人陈述。从往年的考生来看,这部分内容很多考生都不知道怎么撰写,结果提交的个人陈述不但不能给自己加分,还会给导师带来不好的印象。一般而言,个人陈述不只是你个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等信息的呈现,更是体现了你的文字功底和态度。设想一个连自己个人陈述都写不好的考生,导师能指望你给他做科研工作吗?此外,还有个人简历和其他的相关资料,如何在复试中让导师看到你的资料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需要好好打磨的。
问题四:缺乏模式面试。很多考生一直在学校待着,很少经历过正式的面试,这就导致在考研复试中会非常紧张。进而影响复试的发挥。我们建议考生在复试前一定要进行至少3次以上的模式面试,找到自己的问题,针对行的解决。模式面试也是育明复试课程中必备的一项。例如,2019年北外高翻一名考生,初试成绩排名倒数第二名,由于资料准备比较充分并且经历了多次模拟面试,复试成绩排名第一,最终成功上岸。育明教育的复试课程有9800-18800(保过)及调剂班次,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登陆官网或者
问题五:个人陈述冗繁。很多考生不知道个人陈述说什么,尤其是英文的个人陈述,啰啰嗦嗦的,该说的没有点到位,不该说的说了很多。一般而言,个人陈述是考研复试面试的第一个环节,很多高校要求用外语表述。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展示自己呢?根据育明教育的经验来看,主要是凸显自己的独特优势、报考原因及研究兴趣即可。所以,不要轻视每一个复试的环节,每一个小的环节都可以最终导致考研折戟沉沙。
问题六:没有联系导师。导师很关键,这个不用赘言。但是怎么联系导师呢?联系哪个导师呢?这是有讲究的,因为每个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是不太相同的,所以必须找到与自己最为匹配的导师,这样能大大提升自己复试的成功率。此外,就是如何联系导师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学长学姐,或者通过育明教育辅导机构,都可以。
2020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参考书及热点预测
结合过去五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真题的总结和研究,育明考研大印老师发现,当前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面试当中,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2020-2021年MPA公共管理硕士主要真题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工作相关的问题,第二类是专业课相关的问题,第三类是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具体的复试课程可以在“腾讯课程”中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里面有MPA复试课程。
以下是育明教育咨询师整理的部分MPA复试面试热点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以上课程包括内容:(“腾讯课堂”搜索“育明考研考博”就可以找到课程)
公共管理博士讲解,12年专著公共管理硕士辅导及研究
1.
2.
3.
4.
5.
6.
7.
8.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重点及热点(部分)
公民参与的机制/形式:
(1)公开听证
(2)民意调查
(3)咨询委员会
(4)利益群体
有效的公民参与系统的要素:
(1)公民的主体性
(2)知情的公民
(3)参与途径。
【补充4】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张成福 党秀云《公共管理学》
(1)提供公共福利
(2)忠实地执行法律
(3)承担公共责任
(4)为社会树立典范
(5)追求专业的卓越
(6)促进民主
【补充5】公共管理伦理的实现机制——张成福 党秀云《公共管理学》
(1)政治承诺。
(2)立法框架
(3)负责任的机制
(4)行为准则
(5)职业的社会化
(6)公共服务的条件
(7)建立协调伦理活动的组织
(8)公共参与与监督
【补充6】行政道德——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进行判断的原则和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行为的正当性。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对行为进行判断。一言以蔽之,伦理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行政道德:主要涉及行政主体个人实践活动的正确规范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这主要是作为行政主体的公务员人员在行政管理的职业实践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他包括公务人员的道德传统、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规范和道德风尚等。
【补充7】行政伦理及其关系——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行政伦理:主要是人们关于行政活动对错的判断过程以及判断理由,这主要涉及行政主体行政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亦即领导、决策和执行等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问题,它包括公务人员个体在行政管理实践中道德观念、道德活动与道德规范,也包括行政主体作为群体及组织结构在行政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可见,行政伦理概念的外延要大于行政道德的外延。简言之,伦理是一种包含着道德,同时又高于道德的社会现象。
行政伦理关系应该表现在以行政主体为核心所形成的各种主体内部关系和主客体关系之中。具体划分可包括以下凡类:
(1)行政主体中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每一位单个的人是行政主体的基本要素。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主体内部不同级别成员之间、不同岗位同事之间、不同族群同事之间、不同性别同事之间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关系,包括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等,所有这些关系,都离不开伦理规范的调节,都需要受特定伦理道德所界定的规则体系和对这种规则体系进行支持的价值观念。
(2)行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行政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而且也包括非人格化的行政组织。个人与非人格化的组织之间的伦理关系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包括诚实与忠诚关系、自主与服从关系、权力与责任关系、权利义务关系、贡献与地位关系等。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行政人的价值判断。行政人的价值判断实际上是基于对个人和组织关系的考量。
(3)行政组织相互之间的伦理关系。
行政主体由不同的层面组成。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同层面的行政组织之间也存在伦理关系问题,这主要通过政府间关系体现出来,而又离不开特定的伦理价值内涵,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级与下级关系、部门之间关系。
(4)行政主体与政治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
行政主体与自身之外的政治主体之间、行政管理活动与一般政治活动之间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关系。行政伦理关系必然存在于诸如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之间、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公职人员与党派之间、官僚与政策制定之间、行政管理与民主政治之间等等关系之中,这些关系总是要受到特定伦理支配的。
(5)行政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伦理关系。
每一个行政人员在从属于其所任职的政府组织的同时,都又从属于一定的家庭、宗族、社区、地区、民族等组织。每一个行政人员在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同时,又都有自己联系的地区、团体和个人。在作为公务人员的个人与自己所从属或联系的部分公众之间,必然会存在角色冲突问题,冲突的解决离不开伦理规范。这些伦理关系的实质是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问题。
(6)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
新公共行政学为行政伦理学开辟了这一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新的研究领域,主要体现为公共政策的伦理涵义,包括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之关系、政府意志与公众利益之关系、政府政策与强势集团之关系、政府政策与弱势集团之关系等方面。

加载中…